第二百三十四章 最后一步(1 / 2)
最快更新永恒无极最新章节!
曾经的杨尘,虽然成就了祖道根基,融合了九大至理,但现在看來那只不过是最简单的组合,而非彻底融合。
有了这七日的参悟,杨尘明白,真正的融合,是所有最微小的粒子都全部融合,从而形成了全新的物质。
这才是一次完全的融合反应。
而化学中,融合反应只是其中一种,还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电离反应等等诸多反应过程。
杨尘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先进行一次彻底的融合反应,以此突破现有的实力。
有了理论基础和目标,杨尘抓紧时间参悟起來,手中符文不断实验着融合过程。
期间,他也失败过不少次,像水和雷那种简单的五行符文融合起來自然不难,而其他的符文则不行了。
尤其是时间符文和空间符文,这两种符文实在太难融合。
自古以來就有时间为尊,空间为王的说法,这两种理自然是极为强大,堪称逆天。
然而领悟起來也是困难无比,很少有人能完全领悟其本源。
而杨尘如今看似拥有这两种强大无比的理,其实却只是简单的入门级符文,根本无法触碰到时间本源和空间本源。
更别说最强横的时空本源了。
但尽管这样,杨尘还是一次次尝试,期间数次爆炸都让他灰头土脸,受了些伤。
幸好他早就将已经融合好的符文收了起來,否则在一次次爆炸中早就前功尽弃了。
以他的体质和一些天材地宝,恢复起來自然要不了太长时间,所以杨尘基本上一直都在尝试。
砰…
直到这不知多少次的尝试后,终于一枚古朴的透明符文浮现而出。
这枚符文呈现透明,十分渺小,堪称微观粒子,但杨尘自然能看见它。
“这就是时空符文了吗?果然神奇,它本身周围的时间和空间都在缓缓改变着。”
杨尘心中惊喜,看着这一枚符文,感受着它的变化和对周围的影响,那毫无疑问是属于这符文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枉费他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才融合成功。
而每一次杨尘融合成功符文后,都一定要实验一番,这一次也不例外。
杨尘想了想,为了不引起外面的注意,他还是决定先将这符文在自己身上实验。
轻轻一招手,符文贴在了杨尘眉心,刹那间,杨尘眼前世界一变,他感觉自己仿佛处在一个不同的时空,与原來完全不同。
“这是...异度空间的感觉吗?但却好像差了许多。”杨尘喃喃道。
他觉得有些意思,赶紧如法炮制,有了一枚后面就简单多了。
随后,仅仅不到一个时辰,杨尘将全身所有时间符文和空间符文全部抽出來,凝聚成了时空符文。
他缓缓将时空符文凝聚在一起,化作了一个透明的小球,随后缓缓撑开小球,笼罩了自己全身。
轰…
在这一刻,杨尘只觉得天旋地转,他周身环境沒有变化,但他分明感觉自己与原來处于不同的时空。
这种感觉,是之前实验时的千百倍,就仿佛真的一样。
在这里,他感觉自己所处的时间与原來的大为不同,稍微一实验,他发现外面的时间与他所在的时间有一点五倍的差距。
这说明了什么?
杨尘忍住惊喜,这说明他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时间和空间原來可以这样。
以前在地球上就有科学家曾经说过,当两个不同的空间重叠碰撞,将会产生出时空差异。
而这时空之差,在杨尘现在看來,那就是改变了自身周围空间,改变了时间。
当然,杨尘的寿元还是以外界为准,毕竟他的时空符文还太弱小,不足以抵抗整个大千世界和宇宙。
“在这空间中,我修炼一年半,外面才过去一年,若是以后我这时空符文更强,甚至变成法则。”
“那...到时候我是不是可以让自身周围的时间与外界之差更大呢?”
想到这里,杨尘露出了笑容,这些天的辛苦真的沒有白费,收获实在太大了。
不过这还不够,杨尘还有光明和黑暗之理沒有融合,还有最虚无飘渺的心之理和念之理。
黑暗与光明的融合虽说不太简单,但也不难,杨尘用了十五天的时间,也总算完成了。
嗡…
一枚枚黑金色符文漂浮在杨尘身前,发出一阵嗡鸣,它的左边空间仿佛被黑暗笼罩,右边则是无穷光明。
杨尘念头一动,所有符文融合成球体,霎时间光暗合一,与其他几枚融合球体排在一起。
到现在为止,他的身前有四种融合符文了。
蓝紫色的水雷符文,青灰色的生死符文,透明的时空符文,以及黑金的光暗符文。
四种符文在这片空间中闪烁着不同的光辉,有异象呈现,仿佛一方世界。
原本生死符文本來就是杨尘一开始就感悟出來的,一开始生死之理的符文就是青灰色。
然而杨尘现在知道,当初的那种只是表象,实际上里面的生之符文和死之符文并未融合。
若以原本被他称为生死之理这一单独的理,实际上并不完整,而现在才终于完整。
所以这看起來是八种理,再加上还未融合的心之理,念之理以及真假之理,一般人以为会是十一种,实际上还是九种罢了。
接下來,杨尘又参悟起了如何心之理和念之理。
不同于其他几种有形有质的符文,这是两种无比虚无的理,每一次都让人觉得似是而非,看起來是这样,实际上却不是。
这让杨尘吃尽了苦头,每一次都被搞得灰头土脸,从未一次成功。
尽管他领悟了这两种理,但要做到彻底融合形成新的符文,那却是在触摸本源,本就不容易。
不过杨尘也不气馁,他一次次尝试,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终于也有了一些收获。
“人的心思和念头,本就复杂多变,要想将这两种理融合为一,那就要以不变应万变。”
“古人既然都说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