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分赃(3)(2 / 2)
听得鲁登道夫的话语,霍夫曼那双镜片下的眼眸终于流露出了一丝明亮的锐芒。他随即对二人的回国表示了祝福。马达轰鸣,尘土漫卷,一行车队开始缓缓向西驶去;看着那片逐渐消失在原野上的漫漫沙尘,霍夫曼不禁喃喃叨念道:“今后一个世纪的帝国气运么?从条约文本来看,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呢……”
1914年3月15日,旨在瓜分苏俄停战红利的联合声明在布列斯特签署。无论满足还是失意,同盟国各国代表都在协定上签署了自己的大名。而凭借着军队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德国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有接近25万的领土被纳入了德意志帝国的版图。虽然这个份额相较于奥匈所得到的部分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德国所吞并的这些区域,几乎都是俄属波兰中经济和工业最为达的菁华所在:华沙、罗兹等工业重镇,比亚威斯托克、沃尔科等矿藏沃土,都将源源不断的把新鲜血液向这个帝国内部输入。在俄属波兰内所生活的13oo万民众,也有近8oo万人被纳入了柏林政府的治下,德国所接手的总体利益,仍过了全部的6成。
北方的波罗的海三国,则毫无意外的被德国一家独自收入囊中了。奥匈并没有派兵参与北线的战斗,维也纳宫廷也对这片远离中欧的国土缺乏兴趣。德国的触角得以向东大幅延伸,将爱沙尼亚并入后的他们距离圣彼得堡只有28o公里之遥。这一比从柏林到华沙还近的距离,让刚刚签完和平条约的布尔什维克如坐针毡:他们已经决定将于不久之后迁都莫斯科,在表示与旧沙皇彻底决裂的同时,也获得更大的战略纵深以避开德国人的锋芒。
最为难以处理的则是乌克兰了。德奥双方都对这片富饶的土地抱有强烈的吞并愿望,几近互不相让;经过双方政府的反复磋商之后,柏林和维也纳之间终于达成了一个都能接受的协定。双方先各自对38万和22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实行临时管控,期间彼此互不干涉;等到英法两国有一方退出战争之后,德国再用海外殖民地与奥匈酌情交换乌克兰的领土。通过领土更易之后,奥匈原则上可以将乌克兰占领区收缩到西部的1o万平方公里,而德国则需要保证奥匈资本能在这片回易的土地上享有门户开放的权利。
基于德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让步,自知自己在战争中仰仗对方良多的奥匈政府,也就没有在赔款问题上过多要求了。德国独占俄国全部赔款的65%,连同附加的黄金赔偿一共将得到21o亿马克;奥匈则收获25%,这一数额与威廉心中的底线正好相符。然而唯一的变故在于意大利,谈判桌上的宋尼洛强烈要求意大利必须从俄国人身上得到赔偿,甚至做出了带有威胁性的暗示。考虑到现在法国仍未被击败,德奥最终还是做出了些许的让步,将2%的赔款分给了意大利。由于罗马尼亚3%的份额已经难以再少,奥斯曼的份额则被削减到了5%。眼见意大利人那兀自不甘心的神色,土耳其代表们却已经是对这帮人强行夺食的行为恨得咬牙切齿:下一次,自己一定要连本带利的把失去的利益从意大利身上给抢回来!
在完成领土和赔款的分割之后,俄国海军战舰的分配也是水到渠成了。波罗的海舰队中的留里克号战巡和4艘未完工的甘古特级战列舰,被近水楼台的德国给一把揽下;包括多达数十吨的设计施工图纸、和已经生产好的11座双联装356毫米主炮塔在内的所有舾装零件,也将被运输船给尽数转移到德国。提尔皮茨准备在德国的造船厂内完成这些海上巨兽的最后建造工作,以便让公海舰队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剩余的1艘老旧前无畏和2艘装巡则被开回来拆解,这对于一些缺乏建造大舰经验的小型船厂而言,无疑将是一个积累技术经验的宝贵机会。
除了波罗的海之外,始终对君士坦丁堡抱有觊觎之心的沙俄,还在1911年于黑海开工了3艘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该级舰的吨位和火力都与甘古特级相仿,只是根据黑海地区的作战需要,以弱化航为代价加强了一些防护。不过由于俄国的高端重工业基底实在难以恭维,截止到当前的1914年3月,其2、3号舰仍旧还要近两个月才能下水。由于地缘位置的原因,德国也就没有再争夺这几艘战舰,这使得奥匈、意大利和奥斯曼三方争夺得前所未有的激烈。
经过一番艰难的拉锯之后,各国也达成了各自能够接受的分配。在地中海决战中损失最惨重的奥匈舰队,将得到2艘玛利亚皇后战列舰以为补偿,损失了但丁号的意大利舰队将得到其三号舰亚历山大三世号。。虽然有2艘俄国无畏都还没有下水,但这对于有心虏获战利品的对方而言并不是无法克服困难。实际上,各国战舰在下水时的完工度都不尽相同;只要完成了基本的船壳水密,那么强行下水并用拖船带回来就完全不是问题。(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pt猫、爬山的狗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