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 1318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 / 2)
这检验蓝草的日子在九月,在这占人之地,九月便可以进行蓝靛的收割了。此时蓝靛长势很好,约一米多高,靛杆粗壮,植株较密,大约二尺一棵。靛农用镰刀齐根将杆割断,用稻草束成捆,码好装进筐里,装满筐,挑下山。
这时靛农家门口堆积着刚割下来的靛杆,一家人便忙着将靛杆和靛叶分离。他们手持一种特制的靛刀,略成弧形,有点像镰刀,但比镰刀直,两面有刃,因此靛刀一起一落之间能削两次靛叶。他们动作娴熟,速度极快,手起刀落,靛叶便纷纷落下,三两下就削好了。雪去枝叶的目的是为了留种子,因为靛杆上有许多小芽,气候温度适宜时,就会分棵,长成一株蓼蓝。但并不是所有的蓝靛杆都能用作留种的,靛农要观察芽的情况,有的芽已经长出小叶来了,劲儿已经泄了,就不能用了;有的杆太细,虽然可用,但劲儿不足,蓝长不大,效果也不好。
全部削完后,靛农再将靛杆挑回地里。为了让靛杆安全过冬,还要将其妥善收藏起来。将分离下来并捆好的靛杆竖着放进窝棚里,在其上薄薄地掩上一层土,再盖好一层稻草,就可以放心地等着来年春天移栽了。
削下的靛叶装好筐,挑到靛池边。先要将靛池与靛坑之间的两个通道用池边废弃的靛叶堵塞结实,使之不漏水,然后才能把靛叶倒进靛池,放满水,过几天再来打靛。
由于天气较冷,靛叶泡了七天,色素才完全吐出,叶子才变软,就可以制靛了。靛池里的水呈碧绿色,池面漂浮的蓝靛枝叶呈棕绿色,这是部分露水水面的靛叶受日晒所致,而完全浸于水中的靛叶则仍青绿可爱。如果天气暖和,这个过程两三天就足够了。此时靛农带着耙子去捞靛叶,完全捞干净后,再放入石灰水。在有些地区,还将残叶捞至另外一个圆形小坑”浸渣园”里,将已浸泡的枝叶再浸泡一次,物尽其用。
这个时候,就要技术了,石灰与蓝靛叶的对比,可不能错,按照技术要求是石灰,蓝靛叶十,将其调成成石灰水并混合均匀。在放石灰水之前,靛农还要祭奠一下靛神。人们一般杀一只鸡,开一瓶酒,烧一把香,再取来一束芭茅草打成活结,让它向靛神转达问候和期望,祈求靛神帮助控制好天气、温度、石灰水的量等制靛因素。
石灰一进入靛池,就可以看到靛水由青绿色变成浅蓝色。然后六个人手持推板,分不同的方向用力抨击水面。先向下击打水面,谓之”冲”,这是为了让石灰水与靛水混合均匀、充分反应;然后又从四周向中心呈水面,谓之”拉”,这是为了使空气与水接触面积增大,使氧化过程加快,此时水色慢慢变紫。由于用力很重,水面会激起一米多高的浪,泛着蓝紫色泡沫,泡沫飞溅到池边,看上去似乎呈固态状,就像一堆蓝色的雪。据古书上介绍,将这些泡沫晒干后就是靛花,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经过四次”冲”和”拉”,靛水的颜色已经成深蓝紫色。靛农用大勺舀一勺,再慢慢倒掉水,勺中留下少许沉淀物,这就是蓝靛。让它继续反应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在打靛池放靛了。
放靛前,靛农先把靛坑内打扫干净,捡去草叶杂物,从草垛上取来一些糯米草,放在靛坑内点燃,烧成灰,将其收进竹筛里,慢慢移步,晃动筛子,过滤成粉末状的草灰便在坑底均匀地铺了一层,然后将这层灰略略踩实,它是用来隔离蓝靛和坑底泥土的。铺完草灰,竹筛就要执行另外一个任务了。靛农再靛坑的入口处放了一个引流槽,下方接着竹筛,用来过滤蓝靛中残余的碎叶。竹筛用铁三角架支着,铁三角的下面还垫了几片伞状的芭蕉叶,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奔流的靛水容易将坑底的草灰冲掉,芭蕉叶就是保护隔层---草灰的。
靛农又仔细察看了靛水,确信反应比较成功,即蓝靛已经生成了,就将靛池与靛坑之间通道的堵塞物除去,一股水流立即冲出洞口,流向沟渠。因为在反应的两个小时中,蓝靛下沉,上层基本是水,仅含少量靛,故应将水放掉。靛池的中部有一个洞,是为了放水用的,下部的一个洞用来放靛。这个洞的位置是根据经验而定的,以靛池能容纳的靛叶和一次制靛的产量而定,所以按照固定的量来制靛,基本上不会浪费。当水放得差不多了,空气与同时通过洞口,发出奇怪的”咕咕”声,可以看到靛池表面的水变得较稠,泛着蓝靛的光泽。此时靛农赶紧为沟渠的流水改道,将水引到靛坑内,同时用竹竿捅开靛池下部的洞,大量的蓝靛水立即喷涌而出。
蓝靛并不是直接进入靛坑,而是先经过它的喉部---过滤池,让杂质有沉淀的机会。然后经过竹筛的过滤以及守候在靛坑边勤劳的靛农除杂,进入到靛坑内的就是比较纯净的蓝靛水了。等到所有的靛水都流入靛坑内,紧张忙碌的制靛工作也进入了尾声。靛农用大桶盛水洗靛池,如下雨般冲刷池壁及池底部,剩余的蓝靛随波流进靛坑,将浪费减到最小。这时,靛坑基本满了,白沫漂移,蓝波荡漾。
^^^^^^^^^^^^^^^^^^^^^^^^^^^^^^^^^^^^^^^^^^^^^^^^^^^^^^^^^
第二更送上,请围观,请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