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章:采菊东篱下(2 / 2)
萧云一边读一边细细思索,这首词虽写的是岳飞,可那股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一股豪气从心底油然而生,萧云很难想象这首诗词是出自张士信的手笔,忍不住道:“这,这是你爹爹写的?”
张玉落脸上一红,道:”词并非我爹爹,而是一个叫刘过的读书人做的,我爹爹不过记得便抄在了这丝巾上了!“
萧云不知道这刘过是谁,不过见此人诗词豪气冲天,爱国之情不言而喻,料想也是一个有名的爱国文士,所以并不在意,竖着耳朵继续听,凭着感觉,他隐隐约约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应该是多半是与这首诗词有关了。
果然,张玉落沉吟了一阵,道:“我爹爹与娘亲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就彼此有情义,只是我爹爹年轻之时,心中记挂着考科举,一心一意的只想考科举做个好官?“
“做个好官,鞑子朝廷都那样了,还有什么好官可做啊?想不到这张士信还挺迂腐的?“萧云心中暗自嘀咕。
“我娘亲见鞑子朝廷荒淫无道,对我爹爹考取科举,并不看好,但男儿志在四方,我娘亲心中虽不愿意,却也知道这是我爹爹的大事,不支持,但也不阻拦!“
萧云点头道:“这个自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
张玉落看了萧云一眼,幽幽道:“我爹爹也常常这么对我娘亲说,每一次,这么说,我娘亲总是一笑,却也不反驳!“
“真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子啊?“萧云感叹道。
“我爹爹一心想靠科举,读书也就更卖力,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兵法、策论,只要是与科举有关的,我爹爹都会苦读一遍,直到这些书籍的东西,都牢牢的记在他的脑海里,能科举之时能用得上,才放下手中的书本,如此这般,我爹爹在家埋头苦读了五年,才收拾行囊,赶往大都考取科举,此番我爹爹信心满满,本以为凭着自己的才华,中一个状元也不是什么难事?可……?”说到这儿,张玉落轻声一叹。
萧云则听得好笑,心道:“看不出来,这张士信还有这等迂腐的事情,着实没想到啊,难怪张士诚在被朱元璋打败后,立即劝解张士诚投奔朝廷,看来他对鞑子的朝廷,还是蛮忠心的?”
张玉落沉默了一会儿,脸上的神色才恢复了常态,继续道:“我爹爹苦读了五年,上了大都,满心欢喜,那知鞑子视我南人如猪狗不如的畜生,这科举根本就是为鞑子所设,那哪里还会让我爹爹四等人进那考场啊,爹爹不服,被鞑子拖出去毒打了一顿后,便将其赶出大都,我爹爹一气之下,愤然返回了家中,将家中的四书五经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他这一把火也烧了他的心,从那以后,一连几年,我爹爹就在家乡的一处山林里,结庐为境,谁也不见,也不肯下山,那意思是最明显不过了,宁愿在山上过,也不愿意看到鞑子的世界!”
“呵呵,看不出你爹爹还有几分傻气啊?不过这傻气倒是也傻的可爱?“萧云听得乐呵呵的道。
注解: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六州歌头·吊武穆鄂王忠烈庙】为其代表作。
没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