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敌后(中)(1 / 2)
最快更新天兵在1917最新章节!
彼得罗夫斯基一直在观察着德军的动向,之前当北线的敌人毫无反应时,他半截腰都凉了,以为这是要gameover的节奏。甚至一度对别洛博罗多夫是不是真的按照他的要求去执行任务产生了怀疑,差一点就要打破无线电静默去找别洛博罗多夫问个明白。
好在经过一番折腾,北线的德军终于动了起来,那一刻彼得罗夫斯基真心是长吁了一口气。他当机立断的命令道:“告诉突击队立刻强渡布格河建立坚固的桥头堡,另外让工兵营做好准备,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架起浮桥!”
说完这些,彼得罗夫斯基就重新埋首于地图之间,因为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他的部队并不是渡过了布格河就完事大吉,可以大踏步的跑路了。实际上在东乌克兰—东普鲁士边境依然分布着相当数量的德军,这些之前协助德中央集团军群进攻东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德军在完成了配合作战任务之后,一部随同中央集团军群向白俄罗斯立陶宛方向进发,另一部分则向东普鲁士靠拢。
要想安全的进入东普鲁士,这些德军是必须要注意的,对彼得罗夫斯基来说,从俘虏那里和截△获的电报来看来,这一批处于东普鲁士—东波兰边境的德军并不是特别多,而且主要任务也仅仅是保护中央集团军群后勤线路的安全。只要他动作够快,应该可以穿越他们的封锁进入东普鲁士。
当然,彼得罗夫斯基也知道。想要穿越德军的防线。仅仅靠他手头的这点兵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别洛博罗多夫的装甲集群的配合,换句话说,在“越狱”行动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之后,装甲集群的作用就显得愈发的重要了。他们能不能尽快摆脱敌人的纠缠快速北上,至关重要!
这个道理别洛博罗多夫也懂,所以在狠狠地教训了第一股德军增援部队之后,他命令自己的部队立刻做好转移的准备,并第一时间就将侦察部队撒了出去。密切的关注敌人后续增援部队的动向。
一天之后,当北面的德军守备部队(一个团,外加两个团的西波兰皇协军)出现在谢德尔采北面的时候,别洛博罗多夫知道必须要采取行动了。
“我们先消灭西面的敌人,之后主力就地隐蔽,”别洛博罗多夫在地图上比划着解释道,“然后派出小股部队沿着铁路向莫尔迪做佯动,做出一副向白俄罗斯方向逃窜的样子。将敌人主力引向东边之后,我们的主力再次攻占谢德尔采。”
别洛博罗多夫信心满满的说道:“那时候敌人主力必然要回来,佯动部队立刻掉头向北。经苏霍热布雷前往占领文格鲁夫,确保桥梁的完好!而我主力则在快速占领谢德尔采将敌人主力吸引回来之后。破坏谢德尔采和苏霍热布雷之间的铁路线和桥梁,确保敌主力无法重新北上。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我主力向西运动,带动敌人部队在华沙以东地区兜圈子,可以考虑打一两个小规模歼灭战,将更多的敌人吸引到华沙以东利维茨河以西,之后向西前往文格鲁夫渡过利维茨河,随后摧毁文格鲁夫的桥梁,将敌人的追兵甩在利维茨河西岸!”
说到这,别洛博罗多夫笑道:“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北上跟彼得罗夫斯基同志汇合,然后轻松的渡过布格河前往东普鲁士了!”
别洛博罗多夫的作战计划并不复杂,说穿了就是将敌人的主力充分调动南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机动作战,将敌人的主力带到利维茨河西岸,而他则尽可能的破坏桥梁,直到在文格鲁夫完成渡河甩掉敌人。
当然,这个计划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实施难度还是不小的,毕竟敌人也不是傻瓜,会不会乖乖的跟着别洛博罗多夫的指挥棒走就是个大问题。而且哪怕成功的将敌人调动到了河流西岸,这一片回旋的空间说实话也并不是特别理想,怎么样在敌人的夹缝中穿插游走很考验别洛博罗多夫的指挥艺术和运气,稍有闪失,恐怕就是万劫不复。
不过别洛博罗多夫却很有信心,之前在苏霍热布雷和谢德尔采的战斗让他看穿了德军留守部队的本质,和一线的德军比起来差距明显,至于西波兰皇协军,这群家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只要吓唬两下就会崩溃。
在别洛博罗多夫看来,在整个华沙以东地区,德国人真正能用来围剿他的可靠力量只有不超过4个团的机动兵力(其余的德军都固守在城市和交通据点中),而且这4个团还不是满编的,如果不是考虑北上还要越过北方集团军群的防线,必须尽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否则,他和彼得罗夫斯基都认为完全可以直接从德国人身上踩过去,他们虽然兵力不占优势,但是装甲部队比留守的德军强大得多,真心可能取胜。
所以,别看别洛博罗多夫手头虽然只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但是却集中了彼得罗夫斯基几乎所有的装甲力量,一路上攻占苏霍热布雷和谢德尔采还俘获了十辆德国坦克,等于是他手头的力量越大越强了。所以他完全有信心同敌人周旋,说穿了敌人围剿他的兵力也不过是10个团,其中一大半还是波兰擦脚军,有什么好怕的。哪怕是不幸被包围了,别洛博罗多夫也有信心依靠手头的兵力突围而出。当然,为了今后的战斗着想,能保存实力还是最好保存实力。
又过了半天,当德军北面下来的围剿部队抵达谢德尔采的时候,才发现苏军已经不翼而飞,而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座燃烧的城市。是的,大半个谢德尔采都在燃烧,火车站被付之一炬。大量的物资和武器弹药要么化成灰烬要么尽情的放了礼花。
“敌人向莫尔德方向逃跑了!”
当德军指挥官获知这个情报时。想都没想就命令立刻追击。而留在谢德尔采的仅仅是一群西波兰擦脚布。德国人很快就会为这个决定而后悔的。因为当他刚刚追到河边的时候,就发现通向莫尔迪的铁路桥被炸断了,还不等他命令工兵架桥,就有一群气喘吁吁仓皇逃过来的西波兰擦脚布向他报告:
“科普克中校,谢德尔采出现了大量赤匪,我们寡不敌众只能被迫撤退!”
科普克中校都惊呆了,不可思议地问道:“有多少俄国佬?”
“很多很多!”西波兰擦脚布喘着粗气回答道,“至少有一个团。还有大量的坦克,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科普克中校望了望被炸断的铁路桥,陷入了深思,很显然他掉进了一个圈套里,敌人恐怕是用小股部队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走了之后就来了一记回马枪,这简直就是打脸。他竟然被一群粗鲁的斯拉夫猪猡给耍了。
“掉头,立刻返回谢德尔采,快!”
公路上顿时是一阵鸡飞狗跳,德国兵们手忙脚乱的掉头。然后按照科普克中校的命令全速向谢德尔采狂奔而去。
几个小时后,当谢德尔采遥遥在望的时候。科普克中校一颗心是七上八下,他很担心俄国人又跑了,那时候他就真的变成笑话了。不过这位中校担心得有些太早,因为他暂时还到不了谢德尔采,他车队中的头车一头就压上了地雷,轰隆一声巨响之后,卡车和车上的十几个士兵统统葬身于火焰之间。
“该死的!”
科普克狠狠地摔上了车门,情况很明显,敌人预料到了他会返回,所以提前埋设了地雷,让他没办全速追击。
“把工兵叫来!排雷!”
说这番话的时候,科普克几乎是咬牙切齿,不过更加咬牙切齿的还在后面,很快经过工兵两个多小时的忙活,他被告知:“路上只有三颗地雷……”
这话几乎让科普克要吐血,为什么?人家根本是用地雷来吓他,都懒得埋设太多,良久他才喘过这口气,恨恨地吩咐道:“继续前进!”
当德国人再次“收复”谢德尔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奔波了一天的德国士兵是又累又饿,进城之后,几乎是一屁股就坐在地上不愿意起来。
但是那位科普克中校却不能命令部队休息,而是急迫的问道:“俄国佬朝哪个方向逃了?”
“向西,沿着公路向科顿方向去了!”
不过科普克却不太相信,因为向西走可是离华沙越来越近,华沙可不是谢德尔采,那里驻扎了大量的守备部队,俄国佬的小股游击队去了就是送菜的。难道俄国人疯了?
科普克中校认为这依然是俄国佬的声东击西的计策,就是故技重施想将他的主力引向西边,然后又如法炮制一回他留在谢德尔采的部队。
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科普克没有匆匆忙忙的下令追击,而是命令侦察部队立刻出城搜索谢德尔采周边,将隐藏的俄国游击队挖出来!
“万一敌人真的去攻击科顿怎么办?”
科普克信心满满的回答道:“没那个可能,斯特劳斯少校的部队正在明斯克(华沙东边的小城市,不是白俄罗斯的明斯克)集结,很快就会沿着公路向东扫荡,俄国佬如果真的往那个方向去了,就是自投罗网!”
科普克是信心满满,但是他绝对想不到,就在他说这番话的当口,别洛博罗多夫的部队正在扫荡科顿的德军守备部队。
大约三个钟头之后,科普克被上级骂了个狗血喷头,要求他立刻集合部队马上向科顿方向进发,务必要逮到为非作歹的红军游击队。
可怜的中校先生不得不将半梦半醒之间的部队叫醒,一番折腾之后,总算于凌晨4点开拔前进,经过三个小时的“艰苦跋涉”,累得直打哈欠的德国人终于可以进入科顿吃早饭了。
不过等待着德国人的没有早餐,而是一片狼藉的科顿,当地那点可怜的驻军分分钟就被别洛博罗多夫撕碎了。更悲剧的是当地的火车站也被完全捣毁。反正摆在科普克面前的是个烂摊子。
“该死的!俄国佬究竟往哪个方向跑了?”
更让中校先生生气的是。当地侥幸逃过一劫的德国士兵却说不清楚红军的动向,有的说红军向卡武申方向去了,还有的说红军向南逃跑了,更有人信誓旦旦的表示红军是北上了。
反正每一个人提供的情报都不一样,按照他们的说法推算,除非是红军就地做鸟兽散,否则完全解释不通。而科普克不相信这股敌人会自动溃散,他认为这股敌人不是一般的游击队。不是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玩小打小闹的散兵游勇,而是目的明确的正规军,这些俄国佬明显就是对交通线下手,连续几次袭击谢德尔采、科顿恐怕都是这个目的。
而且,他认为敌人可能有一定的实力,不至于还没碰上德军就自动溃散,更何况之前他们打得有声有色,恐怕是士气高昂,怎么会自动溃散呢?
科普克中校认为这是敌人耍的鬼把戏,就是用来迷惑他的。就跟之前的声东击西是一个道理。他研判了一下地图,认为:“敌人绝不会自动溃散。他们的使命是袭击我军的后勤线路,如今谢德尔采和科顿已经被他们摧毁了,下一步,他们只能攻击明斯克或者卡武申,其中卡武申的可能性最大!”
他为什么会这么判断呢?原因很简单,明斯克那边有施特劳斯少校的部队,而且离华沙太近,游击队恐怕是不敢靠近的,而卡武申离明斯克很远,距离科顿也有一段距离,守军也不太多,绝对是游击队眼中的大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