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吹牛就往大了吹!(2 / 2)
不过出题之人,不会胡乱难为人的,多少要给一点提示,至于能不能想到,就要品酒人的悟性了。
自己第一次登门做客,李主簿不会用乡村野酒招待的,上的肯定是名酒,还是河南地方产的名酒,如此才显得热情好客!
撤下了青花瓷杯,换上了青铜爵,说明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酒,只有用青铜爵喝,才能尽善尽美!
再加上品尝的味道,一个大胆的猜测,出现在了薛羽的脑海中!
“如果小弟猜测不错,兄长珍藏多年的这坛子佳酿,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康酒?”
“啊,贤弟如何得知呢?”
李主簿取出珍藏多年的美酒,本想难一难这位探花公子,等对方猜想不出之时,自己再说出答案来。
一则,证明李家虽然住在偏远小县,但是家族底蕴深厚,以免让对方轻视了!
二则,杜康酒珍贵无比,自己拿出来待客,也足显诚意了!
没想到这位探花公子,三杯美酒下肚,略微沉吟片刻,竟然真的猜出来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杜康酒,因为酿造者杜康而闻名,史记记载,他是夏朝的国君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杜康酒历史悠久、滋味醇香,墨很多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诗增酒意,酒助诗兴,觥筹交错,华章汗牛!
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句,成为千古绝唱!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杜康能解闷,萱草解忘忧!’
北宋文学家苏轼:‘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
可是宋朝以后,却不见赞美杜康酒的诗词了,不是文人骚客们才尽了,而是这种古酒秘方失传了。
失传原因难以考证,大约与元朝的统一战争有关,铁蹄所至,山河破碎,千年传承,毁于一旦!
因此宋以后的人,基本上就喝不到杜康古酒了!
这坛子杜康酒,是杞县的一户人家挖地窖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的,估计是数百年前的先人埋藏的,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那些嗜饮者纷纷登门,想要重金买下这坛子古酒,没想到这家的男主人,也是个嗜酒如命的家伙,无论出多高的价也不卖!
李主簿知道之后,想把宝贝据为己有,于是以‘私通盗贼’的罪名,把这家人害的家破人亡,这才把美酒弄到了手中,一直珍藏着没舍得喝,今天才拿了出来!
而通过品酒这件事,更证明了这位李探花的身份不假,也只有官宦世家子弟,对能对美酒如此了解,寻常人别说品出来了,恐怕想都想不到!
想到这里,李家父子更加殷勤了,频频的敬酒布菜,薛羽则是来者不拒,吃喝的很是高兴!
“贤弟真是博学多才,让人敬佩啊!”
“不敢当,以前求学之时,听过恺阳先生讲课,课间闲谈之时,偶尔听先生谈起过杜康酒,故而知之!”
“恺阳先生,莫非是曾任翰林院编修、专门为皇太子讲课的孙恺阳、孙先生,贤弟竟然听过他老人家的课?”
“哈哈,恺阳先生是保定府人氏,满腹经纶,好为人师,经常为家乡子弟讲学,小弟住在河间府,与保定府紧紧相邻,故而有机会听恺阳先生讲学,并以师礼侍之!”
既然是吹牛皮,那就使劲往大了吹,薛羽借着酒劲,干脆把孙承宗这尊大神搬出来了。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一个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棒闯入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了两名宦官,后被内监捕获,招供是受了郑贵妃的主使,要谋害皇太子朱常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梃击案!
梃击案震惊了宫内和朝野,把皇帝、贵妃、太子、皇子、大臣、内侍全都卷进去了,一时间人心惶惶,政局动荡不安,几乎引发了剧变!
最后是孙承宗献计献策,才把此事平息下去,既保护了皇太子的地位,又稳定了大明朝局,可谓是功莫大焉!
孙承宗正直不阿、识大体、有谋略的美名,也迅速的传播开了,李家父子虽然身在杞县,也是有所耳闻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位探花公子竟然跟孙承宗还有师生关系呢!
难怪这家伙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背后有这样一棵大树,又何愁功名富贵不得啊?
接下来,薛羽借着酒劲,又吹嘘了几件事情,比如萨尔浒之战,四路明军失败的详细过程,甚至能说出具体时间!
还有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即将大婚,朝廷却没钱操办啦!
还有福建白莲教造反,攻打府衙,声势浩大,震惊全省!
全都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人不得不相信,
(看过《明史》,还看过很多明朝类小说,知识面就是这么拽!)
这下李家父子彻底镇住了,对这位探花公子的身份再无一点怀疑,并且深深地相信,这就是李家的大贵人,是李家光耀门楣的希望!
既然看到了希望,那就要下重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