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四章 宰执(1 / 2)
最快更新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最新章节!
辽国被并入宋国版图之后,原辽国各京道皆更名为路,如上京道为上京路,东京道为东京路等等,辖区范围不变;韩琦和范仲淹作战有功,再次被授予戍边之职,范仲淹远赴东进路为招讨安抚使,韩琦则驻守东京道;在此事上,赵祯的态度是明确的,有功可以赏,但前番的处罚也不能不作数,可为地方大员,但永不准入京为官,更逞论重回中枢了。
苏锦所率的西北军将领成了最大的赢家,景泰升任兵部侍郎,兼秦州路使,潘江调任南京道招讨安抚使,挂了个刑部侍郎的职位;王朝马汉分别升任殿前军都指挥副使,其他所有活着回来的西北军士兵均获得提拔,散入各军中担任将领;阵亡将士也获得朝廷丰厚的抚恤。
狄青因平定侬智高以及接应苏锦有功,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本来有人反对,但苏锦极力推荐,以苏锦此时的影响力,不说一言九鼎,但说出一句话来,敢公然唱反调的人确实不多;狄青任枢密副使最大的障碍跟苏锦当初遇到的障碍一样,狄青是行伍出身,没有科举功名,这自然成了朝中反对他担任枢密副使的理由,苏锦正是不忿于此,才力挺狄青上位。
而关于苏锦的任命却迟迟未下来,不同的版本在流传,民间官场都有很多的猜测,一向以消息灵通著称的《明珠报》上也没有任何的蛛丝马迹可循,更增加了事情的神秘性。
半个月后,谜底揭开,和大多数的人所预料的那样,杜衍被撸下枢密使之位,以太子少师、祁国公致仕,苏锦以二十四岁的年纪成为大宋最年轻的枢密使;杜衍再对辽国反击之议中曾经犹豫不决,差点贻误战机,他的下台是必然的结果,完全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但大多数人没有料到的是,开封府权知张尧佐这次居然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同知平章政事,一下子跃身中枢核心之一,教人咂舌;了解内幕的人都知道,张贵妃的枕头风起作用了,趁着这次班子大调整,赵祯也玩了个障眼法,借着人员的调整之际,张尧佐安插进中枢之中。
为此包拯等谏官极力反对,在经历几日的唇枪舌剑之后,还是晏殊出面以勿要影响对苏锦的任命为劝说的理由,平息了包拯等人的愤怒。
为求的平衡,赵祯将包拯任命外开封府尹,接替张尧佐之职位,同时保留御史中丞之职;包拯处于义愤坚辞不就,苏锦百般劝说,包拯才同意担任此职,削弱张尧佐的权力。
对苏锦的任命还不止这些,除了枢密使这一要职之外,晏殊名誉上兼任三司使之职,但在朝廷上公开表示精力不济,三司职权交予三司副使苏锦全权代理,鉴于苏锦在大宋财政税收上的贡献及手段,赵祯也很乐意让苏锦接受财政,尽快从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
苏锦明白,此刻的当务之急应当由军事转移到生产恢复缓解财务上来,兼并了大片辽国土地和人口,同时也带来极大的负担,近两千万人口的增加,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而且这两千万原辽国的百姓都处在流离颠沛之中。
上京道和东京道的大部分城池都被焚毁,现在他们已经属于大宋,这些地方都需要重建。
所有的一切归结到一件事上,那便是财政的创收;除了积极推行发改司的垦田自留政策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来钱的门路。
再将发改司放手给李重之后,李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在拮据的资金和大批的项目之中做出权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缓解这所有的矛盾和压力,苏锦决定忍痛割爱,将海外贸易这块大蛋糕奉献出来,收归国有。
在苏记开通海外贸易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大宋各大商家也都盯上了这块蛋糕,战争期间,苏记只来得及再派船队出航一次,还没归航的时候,各大商家已经集结了数百条船只准备跟随苏记的船队第三次出航远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