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四章 007(2 / 2)
别以为的单,因为一个避嫌制度,想将小萝莉这件婚事解决,不亚于对傅宋朝的冗官之弊。
赵祯不知道郑朗心中小算盘,说道:“说。”
“陛下,我朝以礼仪治天下,是否?”
几个宰相一起鄙视,说了等于没说,自汉朝时起,那一正统朝代不是以礼治天下?否则礼部为什么这么重要?
“是,郑卿,你要说什么?”
“陛下,自古以来,人伦有序,臣听闻陛下将福康公主选尚用和次子李玮,李玮乃是公主殿下表叔,臣以为十分不妥。”
赵祯没有想到其他,郑朗是儒者,听说了,提出来,也十分正常,微微一笑,说:“郑卿,仅是小节,无伤大雅。也有前倒,唐朝中宗将侄子雍王李守礼之女养于皇宫,此女乃是中宗孙辈,中宗却当为女儿,群臣也无以为不妥。”
在宋朝,什么事得说出一个道道,有了得到大家公认的前倒,便是制度,法律与道理。赵祯说的此女便是唐朝鼎鼎大名的和亲公主金城公主。有了这个例子,赵祯将女儿嫁给李玮也就不算是不对。
郑朗很头痛,话风又转了转,说道:“臣还是认为不妥,陛下此举,乃是怜其用和家遭遇凄楚,臣也明白。然陛下之爱护有大爱与小爱之分,故触龙说赵太后也。一,李玮已到及冠之年,而公主尚幼,想要成亲,必须等公主长大成人,早则要等六七年,迟则要等十年时间,对李玮来说,过于残忍。二,李家单薄,尚公主必不能纳妾。陛下若爱护李家,不是让其尚公主,而是让其家广泽,此才是真大爱护也。三,二人年龄也略有差距,颇为不合。公主长大成人,李玮略长,公主过于委屈。李玮要等公主,青春年少之时,不得不耽搁,也是过于委屈。故臣认为不妥。”
很小心地找了几条理由。
说得不明显,其他几位宰相也想不起来,赵祯更想不起来。况且郑朗此去契丹,九死一生,岂不正是为了自已这个宝贝女儿?
“郑卿,仅相差十岁,不算太大的距离。朕至今无子,止有数女,让她嫁于用和家,也是为福康的幸福着想。”赵祯根本没有听。
但话不能直接听的。郑朗心中反应过来,不是一定要嫁给李玮,赵祯有赵祯的考虑。他若有子,儿子为皇上,会想着父亲的这个小舅舅,也是唯一的舅舅。关健他没有儿子,未来走向不定,若是让其他宗室子弟登基为弟,李家便不会再得宠。但娶了公主,性质不一样,那不但是贵戚,还是戚上加戚,李家从此便真正的踏入贵戚行列。所以看似李玮委屈几年,却是为了尊家未来一族人着想之举。
郑朗无辄了。
赵祯又出一奏,道:“诸卿看一看。”
诸相轮流翻看,不知道是谁写的,写的也是老生常谈。说诸路转运司广求出剩,求媚于上,民输赋税,已是太半所出用于纳赋,但官员不满足,又令加耗,美其名曰润官。例如江西诸路州军体倒,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敛之臣,加耗一斗还不满足,再加一斗。且以江西一路百万石为准,若每石取米一斗,所收已是十万石。若于民间取十万石耗米,下面缺少粮米,米价必贵,百姓必食贵米。此只粗引一路之弊,况且天下,赋税之饶,其弊无极。愿陛下阅其奏目,或有横加收敛,名为出剩,乞赐黠贬,使民知陛下之意。
写的人大约是江西一个小官吏,所以不敢署名,又因为职低,缺少明确的例证。
关于这个加耗,郑朗说过好几次,远比这篇奏折说得更严重,更详细,岂止是加耗,名目多得狠!
即便郑朗说,也没有说全。
几个宰相狐疑地看着赵祯,不知道赵祯将这份很普通的奏折拿出来有何用意?
赵祯说道:“古称聚敛之臣过于盗贼,今如此苛敛,是让朕结怨于民也。需草诏绝之。”
也就是让各地官员不得再用加耗名义剥削百姓。
但郑朗很怀疑,当然,会起一部分作用,有的官吏是为了政绩,加耗多半交给朝廷,有的官员加耗是为了装自已的腰包。即便朝廷禁止,也会利用其他名目剥削百姓。
郑朗心中忽然明悟。
自已提起时,赵祯并没有多说,眼下一封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署的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或火漆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却立即通过,也是对自已一种保护。
毕竟一旦通过,自己会得罪许多官员。
当然也是一种爱民的表现,宁肯国库收入减少也设法使百姓负担减轻。
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种好的诏令。宽松赋税,对百姓肯定会多少有些帮助。但也看到赵祯对自已拳拳保护之心。赵祯越是这样,郑朗越是不想赵祯晚年时看到最喜欢的女儿疯魔。
可是怎样能说服赵祯?
郑朗猜得不也完全对此时赵祯看到这些奏折后,触目惊心,诏令天下罢去加耗,是释放一个信号,朕不喜鱼肉百姓,加重税赋,以换取政绩的表现。赵祯也不希望朝堂仅是郑朗一人说话,要大家一起说朝堂说朝野说这才能真正广开言路。
看怎么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站在岳阳楼上,春天看一回事,秋天看又是一回事。反正郑朗此时心中很感动。
赵祯没有想到他的心情,但看到一幕古怪的表情,庞籍、高若讷与王贻永盯着郑朗看,问:“王卿,庞卿高卿,你们看着郑卿,为何?”
郑朗回过神看了一眼庞高王三人,会意,说道:“是因为臣在枢密院说过裁兵强兵之法,未向陛下禀奏之故。”
这时赵祯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郑朗一说,他也想起来,说道:“那天在早朝上你说了仓粮与保丁,但未说强兵裁兵心
郑朗苦笑,那天未说,是看到你脸上犹豫,饭得一口一口吃的。
说道:“未说,是臣心中略有疑虑。想等保甲法完善,京畿有大量储备兵源,让京畿更加安全,臣才会提此进谏。”
“说来听弃。”
郑朗再次原原本本说出。
果不出他所料,赵祯脸上再次犹豫,已经裁去大量禁兵,从八十多万禁兵变成六十几万禁兵,虽说增加土兵与蕃兵,那是边兵,掌控能力远不及家人在京城的禁兵,再裁,赵祯心中没有底。
看着庞籍,郑朗在下面将手一摊。对裁兵,庞籍也十分认可。国家的钱用在哪里,主要就用在养兵上。如果按照郑朗的计算,将禁兵裁至六十万,厢兵裁至二十五万,一年所需费用四千几百万贯足够了。再加上蕃兵、土兵、弓箭手与壮丁,顶多五千五百万贯,甚至五千万贯便足矣。
国家会节约大量用费,再加上三千万贯养官费用,朝廷即便宽待百姓,只要是丰年,也会有不小的积余。看到郑朗将特务营说出来,赵祯通过,庞籍心中渴望赵祯再次将郑朗的裁兵精兵法通过。
结果,让他有些失望。
也不是不能通过,若是保丁组织得当,能看到部分战斗力,诸臣子一起进谏,十有**便会通过。所以进谏,也要抓住时机,时机不对,即便是郑朗,赵祯也未必听。宋朝是赵氏天下,天下人的天下,非是郑朗的天下!这才是根本,否则就成了范仲淹,名是赵氏天下,一度差一点变成实际的范氏天下。赵祯能不忌惮么?
但赵祯没有否决,郑朗说得也颇有道理,迟疑一会道:“此事再议。”
诸臣走出都堂,在门口忽然遇到苗贵妃与曹皇后,前面赵念奴在用脚踮着绣球(鞠球的美称,也就是足球),两位尊贵的妇人在后面追,也不是真追,一边跟着一边说着话。
也正常,在唐朝最流行的是击鞠(马球),但宋朝马少,又恢复到汉朝时光,蹴鞠(足球)流行。宫中踢足球的人很多,包括许多宫女,最大的足球迷便是宋徽宗,看到宫娥在踢足球,写了一首诗,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这首诗水平还是不错的,比赵祯的强。字画更比赵祯强,但治国……
看到大臣出来,场合不对,两位贵妇人连忙闪到假山后面。赵念奴小,不必回避,大大方方的施礼:“见过几位相公。”
几个宰相还礼,但一起看着郑朗,一个个笑咪咪的,就连赵祯也在笑……
也没有其他意思,今天郑朗刚进谏公主的婚事,散了堂会撞到这位小公主,大巧了。
赵念奴睁大眼睛看着几位宰相,大眼睛闪啊闪的,问:“你们笑什么?”
然后眼睛在郑朗身上瞅,郑朗让她几眼瞅后,身上涔出冷汗。千万别一世英名,在这个小萝莉身上给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