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莫扎特的各色芬芳(2 / 2)
在自选曲目中,年轻的韩国选手挑选了一首舒曼改编自帕格尼尼随想曲中的狩猎练习曲。在评委席的视角中,这首作品或许显得过于冷门。
相比而言比起李斯特对于狩猎的二度创作,舒曼在这方面稍有所欠缺,音乐织体单薄,旋律线条也不够灵动。
但是一改帕格尼尼原有作品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力,韩国选手的演绎细腻温婉,彰显了他自身敏感的音乐个性。
一曲结束后,改变了不少评为对于这首作品的看法。
而在接下来与kbs乐团合作的麻扎特第十一号钢琴协奏曲中,依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这首作品是与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前往维也纳独立不久之后创作的作品一直以来是被世人所称之为‘沃尔夫冈开始进一步追求个性表现的开端。’
整首作品的钢琴主部都在快速音群中提炼着乐团各声部之间的对话,在第二乐章以阿尔贝蒂低音伴奏主题中,韩国选手极具澎湃和张力的演奏更是呈现出了莫扎特初到维也纳时的年轻气盛。
表演结束。
掌声再次响起。
“两首个性有趣的作品,很不错。”
一名来自以色列的大胡子老头毫不犹豫的在眼前的韩国选手的评分表上轻轻的打了一个对勾。
投出了他的第一票。
...
掌声下,一首又一首出自不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被选手们拿来作为自己开场的前菜,而在之后的莫扎特作品中也演绎着不同时期的莫扎特作品。
年轻的选手们更善于将博学风格至于华丽风格的对立面,在乐团的陪衬下,将华彩变成了通篇音乐段落中的精彩独白。
而舞台经验更为丰富的年长选手的莫扎特通常没有过于复杂的变幻无常,他们的音乐观点始终在莫扎特的妙语连珠到剧烈冲突中保持着统一。
或许是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基因造就风格迥异的音乐审美情趣,土壤的力量总是能在音律结构严密中找到丝丝细缝,即便是同一风格的演奏者,也能让台下的耳朵从细微中又见差别。
“这大概是音乐文化与生俱来的天性吧。”
秦键说不好自己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是确切,但就像沈清辞的话,抛开评委的看法和目光,每一个选手呈现出来的音乐作品都是优秀的,只是恰巧此刻是在比赛的赛场。
“都是值得学习的。”
在第六位来自新加坡选手结束了演奏之后,主持人宣布中场休息十五分钟。
嘈杂的后台,工作人员再次忙碌了起来。
秦键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接着扭动着肩膀离开了自己的休息间,在后台转了起来,这瞅瞅那看看。
不得不说,随着比赛的进行,他越来越放松。
十五分钟过后,七点一刻。
比赛再度开始。
掌声下。
第七位登场的依然是来自韩国的选手,不过有趣的是,这名选手调整了演出曲目的顺序。
首先在演奏了莫扎特的协奏曲,将自选曲目放到了第二首。
“这样也可以吗?”
秦键回到了自己的休息间,看着大屏幕好奇道。
就在这时。
门声一响,秦键望去,忙站了起来。
夏冬穿着燕尾服,一左一右的拎着两盒盒饭走了进来。
“先吃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