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1 / 2)
半个?世纪后,农用塑料膜主要还是分地膜和棚膜两?种?,除此以外?还有防虫网、遮阳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
其中地膜因为成本低廉,使用便捷,效果显著,占据了?农用塑料膜半壁以上的江山。
田蓝想要发力的方向也是地膜。
她在小拱棚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塑料膜的颜色,另一个?则是塑料膜的厚度。
她给大家发油印资料,一本正经地无中生有:“这是我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内容,具体是哪个?国家的研究成果翻译过来的,我已经记不清楚。我只记得上面大概提到的一些内容。”
田蓝太抠门,印刷的资料太少,除了?塑料厂的代?表之外?,其他人只能两?人合看一份。
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因为写在纸上的字,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什么黑色地膜可以在夏天用于除杂草和降温,前者是因为透光性差,被覆盖的杂草不能发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长不好,这个?大家能够理?解。但是后者挺不可思议的。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夏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热死人,浅色调的才?凉快。
田蓝解释道:“就是因为黑色吸热,塑料膜自己把热量都吸收在膜本身上,传递给土壤的热量就少,所以能够达到降温的目的。”
嘿,这个?理?论?倒挺稀奇。
除此之外?,资料上写的蓝色薄膜在弱光条件下透光性高于普通膜,强光照射下又低于普通膜,真不可思议。它用于水稻育秧,居然能够达到苗壮根多成苗率高的效果,听着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还有那个?什么银灰色薄膜抑制蚜虫,红色地膜促进?甜菜含糖率增加,胡萝卜长得大。一条条的看得人眼花缭乱,进?而眼睛发热。
要是这些都能成真,那得增加多少农作物的产量啊?农民一年到头?在地里累死累活,效果还比不上一张薄膜,叫人不得不感叹,农业现代?化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田蓝趁机开口:“我也不知道这些能不能成真,因为我还没做过相关的试验。但就我查到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这些是有理?论?基础的。因为植物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一样,每种?植物所需要的波长也不尽相同。”
这个?,现在倒是有相关的研究。参会代?表里不少人都点头?,认为可以一试。
塑料厂的技术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整张资料,然后才?言辞谨慎地表示:“这个?颜色塑料膜我们?可以试试,先小批量生产用于试验。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再大规模推广。”
大家纷纷点头?,即便对此将信将疑的人也觉得这是做事的正确方法。现在要备战备荒哩,他们?不能放过一切可能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田蓝如释重负,事情?进?展如此之顺利,真是可喜可贺。
但是第二条,她要求塑料厂生产轻薄塑料膜,技术员就有话要问了?:“你说的轻薄是个?什么标准?太薄了?的话,会不会起不到效果?”
田蓝认真的道:“我的要求是这样的,当种?子萌发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不需要人工破膜,它自己就可以突破薄膜生长出来。”
天哪!参会代?表们?都感觉自己应该收回先前的论?断。什么颜色薄膜完全不算天方夜谭,这种?薄膜才?是匪夷所思好吧。
田蓝正色道:“虽然听着有些不可思议,但我认为将来如果大规模使用地膜,那应该是一个?前进?的方向。因为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非必需人工消耗。大面积的地膜覆盖,比方说种?植棉花,成千上万亩棉田,假如要靠人工一点点去破膜,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塑料厂的技术员沉吟了?片刻,相当实事求是:“我们?还没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生产这种?薄膜可能存在难度。后面我们?看能否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主持会议的团长立刻表态:“那就请我们?塑料厂的同志们?多费心了?。”
他也觉得这种?薄膜好。反正是庄稼自己破出来的,大小当然由?它控制,肯定要比人工动手?更?合适。
田蓝笑出了?酒窝,趁机得陇望蜀:“我还需要一种?两?边薄中间厚的薄膜,保水用的。”
众人又开始惊讶,这又是个?什么东西?保水用的是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缺水的情?况,即便是三江平原这样水系发达的鱼米之乡,也会有春旱秋旱发生。因为大家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像宁甘高原这种?四季分明?的地区,雨季和旱季的差别更?加明?显。这就导致了?什么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三江平原7月初发生洪灾,8月下旬就又闹旱灾。假如我们?可以将之前多出来的水挪到后面用,那就大大缓解了?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丰收。”
她扭过头?,在小黑板上写下了?:塑料地膜覆盖集雨灌溉技术。
等到大家都抬头?看的时候,她转过身解释:“简单点讲,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地膜帮忙收集过多的降雨,然后在田头?地边水流的集中处和低洼处打旱井,使得雨水流入蓄积起来。等到旱季,再用这部分水灌溉庄稼以及其他农作物。”
说完之后,她又开始在黑板上写关键点:“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挖旱井,第二平整地面,将田面修整成断面为W形状,然后铺设地膜,再利用渠道和管道引水。”
她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认真道:“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投资小,推广地膜的时候就可以顺带把这事给做了?,不用搞重复建设。小水窖虽然容积小,能够灌溉的面积有限,但它距离田地近,只要应用得当,效果也许不比大型水库差,而且还方便。”
参会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他们?都是三江农场各个?分场的技术人员,对于农业生产相当熟悉,自然能够领会其中的奥义。
这事听上去有点麻烦,但真正做起来却真的不难。一亩田修上几个?这样的小水窑,的确就不担心秋旱了?。
呵,可别小看鱼米之乡的旱灾。争水的时候,各个?生产队是会派出敢死队,别说打破头?了?,打出人命案的都不少见。
田蓝看向众人,瞧见高卫东高高地举起手?来,立刻点名:“这位同志,你有什么问题吗?”
高卫东清了?下嗓子:“你说的内容我没问题,我本人很支持,认为很有现实意义,推广起来也简单。我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由?这个?延伸下去,是不是可以直接灌溉?”
大家伙儿没听明?白他的意思,直接灌溉?搞得哪门子灌溉哦!
“就是雨多的时候可以将多余的水引向水渠,但雨少的时候呢。”他一本正经道,“旱季不是不下雨,而是下雨太少。我们?平常讲的下了?等于白下的雨,是因为还没浇透地就停下了?,所以庄稼还是缺水。但如果我们?把这些雨集中起来,全部浇到庄稼根边,这水是不是就够了?呢?”
他自带搪瓷缸过来开会,这会儿被他拿出来做示范。
“请大家看,我在搪瓷缸盖子上倒一点水,这薄薄的一层,连张纸都打不湿。但是当我倾斜杯盖,水都集中在一起了?,那是不是瞧着就不少了??假如这个?水洼子的地方长着庄稼,那它还缺水吗?”
众人恍然大悟,对对对,平常大家浇菜时也这样。
那种?密植的小青菜之类的没办法,但像是辣椒,茄子,西红柿还有豇豆,谁也不会大水漫灌,都是用尿勺点浇,对着根部浇水。
田蓝也点点头?,鼓励道:“继续说下去。”
高卫东获得了?肯定,胸脯都挺高了?,说话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大了?些:“我想整地的时候,大家都是刨个?坑,再把种?子撒进?去。那么种?子种?植的地方相交于周围,地势是低的。只要我们?好好铺盖地膜,那么等到有降雨的时候,谁也可以随着地势,直接流到破膜处的根部。”
众人听着叫好,还有人鼓起掌来,大声夸奖:“不错,这个?法子好,省好多事咯!”
以高卫东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获得来自人民群众如此热情?的肯定,他激动得脸都红了?起来。
田蓝毫不犹豫地布置任务:“那正好,趁着现在下雨少,你可以好好做实验。如果效果好的话,咱们?就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了?。这个?别说秋旱,对于解决冬春降水少尤其是春旱,意义很大。”
高卫东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又被人使唤干活了?,他立刻点头?,语气坚决:“保证完成任务。”
大家都笑出了?声。
主要是田蓝又瘦又小,虽然站在台前很像那么回事,但跟高大健壮的高卫东一比起来,那个?反差实在太强烈了?,就感觉充满了?喜感。
高卫东倒没觉得有哪儿不对劲。田蓝说的没错呀,本来就应该趁着旱季赶紧试验。要是等到雨水多,哪里还看得出效果来。
主持会议的团长也笑:“好,咱们?说完了?塑料膜的问题,下一步关于小拱棚技术,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趁着咱们?宁甘农场的同志在,赶紧提出来,好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
田蓝赶紧退居二线,把主战场留给薛秀琴。她今天风头?出过头?了?,差点忘了?人家才?是主角。
薛秀琴却激动的很,看她下来就立刻抓着她的手?,不停地强调:“你回头?跟我仔细说说,这个?地膜咱们?宁甘农场用就太好了?。”
要说干旱少雨,三江农场在宁甘面前就是弟弟。
田蓝笑着点头?:“可以,我倒觉得即便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假如有露水,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我记得沙漠求生里面就有一条是利用塑料膜收集露水。”
薛秀琴双眼亮晶晶:“那太好了?,到时候咱们?戈壁滩也这么用,肯定不愁没水了?。”
哈哈哈哈,到时候说不定就是不打井也能长出瓜呢。光喝雨水和露水的瓜,那是天水,都赶得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了?。
田蓝赶紧推她:“快快快,上去,有人提问了?。”
开口问的人对于宁甘农场的半地下式大棚非常感兴趣,询问自己农场能不能搞。
高卫东先开的口:“不行,你们?那边地下水太低了?,一挖下去就是水。到时候你们?搞的不是大棚种?菜,而是大棚养鱼了?。”
参会的人都哈哈大笑。
那人不想放弃:“可是这个?保温效果好啊,我们?三江平原虽然在南方,但冬天很冷的,我怕小拱棚温度上不去。”
薛秀琴赶紧作答:“可以加盖地膜。利用地膜加小拱棚的模式,升温效果也很不错。”
询问的人还不死心,一直追着问:“真的不能往下挖吗?”
薛秀琴想了?想,认真道:“还是可以的,但不要挖深了?,差不多半米左右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防风。不过这边的日照条件没有我们?宁甘好,你得考虑好能晒到太阳,否则日照不足的话,棚内照样没办法升温。”
那人抓了?抓脑袋,开始榨汁机模式,非得再要个?章程:“就没有办法继续升温了?吗?”
田蓝不得不开口帮薛秀琴解围:“其实有一招比较简单,在三江平原应用起来也比较合适。没办法再往下挖,那就在上面盖。我们?这边种?的是水稻跟小麦,秸秆比较多。秋收后的稻草经常垒起柴垛放在田里。这些是很好的保温材料,可以在拱棚的四周码上一层柴垛,帮助维持拱棚内的温度。但同样还是那个?问题,一定要注意日照,必须得让盆内的庄稼和蔬菜晒到太阳。假如你们?不怕麻烦的话,可以选择在日照最强烈的时候将草垛挪开,等到日照不行再推过去,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那人点点头?,认真道:“我回去试验下吧,看哪个?效果最好。”
薛秀琴高兴地肯定:“对对对,必须得自己做试验,要因地制宜。三江平原这边和我们?宁甘农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我们?用的好的,你们?未必合适。”
他开了?头?,其他人的问题层出不穷。
薛秀琴一个?接着一个?作答,他也不晓得答案的,大家就一块儿讨论?,然后列出章程,等实践有了?结果再下定论?。
一场简单的研讨会,大家愣是从吃过早饭一直开到了?吃午饭。中途居然没有人试图溜号,每个?人的笔记本都写得满满当当。
等到团长宣布散会,大家去吃饭的时候,还有人围着田蓝和薛秀琴问东问西。
众人学习的热情?让人欢欣鼓舞,连薛秀琴都忍不住感叹:“三江农场的同志很爱学习新技术嘛,虽然知青的表现差了?点,但其他人的热情?很高。”
高卫东正过来要和田蓝商量如何?做地膜自动灌溉的实验,闻声感觉自己被深深地内涵了?。这都是什么鬼话?哪个?说他们?的表现差来着?没听见吗?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三江人民都说他们?好呢。
田蓝赶紧调停:“好了?好了?,都别废话,赶紧吃饭去。今天可是新米。”
我的天,这话太有诱惑力了?。别看三江农场是鱼米之乡,大家经常吃细粮,但吃的都是陈米陈面,很少吃当季的新米。
为什么?新打上来的米面得贮存下来,备战备荒啊。
别笑,只有身处这个?年代?的人才?能够真正明?白深挖洞广积粮的实际意义。因为从珍宝岛事件开始,中苏之间的摩擦就没有停下过。
眼下的苏联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有这样一个?强大而虎视眈眈的邻居,谁能放心大胆地吃新米,而浪费掉陈粮?
万一战争爆发了?呢?陈粮最多是口感不好,没粮吃是会饿死人的。
所以,吃新米,那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快乐事。
高卫东都顾不上为自己正名了?,欢欢喜喜地拿着搪瓷缸子就往食堂冲。搪瓷缸子真是个?宝贝呀,平常可以当水杯,关键时刻还能当饭盆。
大米饭真香啊,新种?出来的稻子新碾的米,每一粒都泛着莹润的光。你瞧着它们?,就明?白米油是怎么回事了?,每一口吃在嘴里,都是丰盈饱满。
这样的米,就是没菜配,大姑娘小伙子们?也能呼呼啦啦干掉一大盆。
一张桌子可以坐四个?人,团长打了?饭没找到空位子,过来跟他们?一道搭伙,笑着调侃薛秀琴:“怎么样?小薛同志,你们?宁甘可长不出我们?三江平原的米啊。”
薛秀琴哪里会承认,她立刻一本正经地强调:“我们?的鱼塘也可以种?稻子,到时候打出新米请你过去品尝啊。”
团长哈哈大笑,小孩子的好胜心可真强,一句话都不允许旁人说他家不好。
薛秀琴还强调:“虽然我们?农场不长竹子,但我们?可以自己种?。到时候,就不用老问你们?要竹子了?,我们?自己做浮床。”
团长笑得更?加厉害。哎哟,宁甘农场的人哦,瞧瞧这强烈的自尊心。
他将自己的饭拨给薛秀琴,招呼小知青:“多吃点,记好了?味道,等你们?种?水稻的时候,你再尝尝看究竟是哪里的米更?好吃。”
薛秀琴眨巴了?两?下眼睛,最后还是没有被新多出来的大米饭诱惑,相当具有原则:“肯定是我们?的更?好吃。”
田蓝都要忍不住捂眼睛了?。姑娘,吃人嘴不软,你也真是够可以的了?。
团长笑得连饭都差点儿喷掉。
大家吃完饭,又用开水将碗洗刷一遍,喝掉洗碗水,这才?二次刷碗。
高卫东准备带薛秀琴去看他们?的冷浸田,好证明?三江农场的知青也不孬。
吴处长匆匆忙忙而来,看到团长就眼睛一亮,赶紧打招呼:“王团长,快快快,过来,跟我过去开会。”
王团长茫然:“开啥会?找我做啥?”
“围垦造田的会,快过来,你说最有说服力。”
王团长都没能再说什么,就手?里端着搪瓷缸子叫人拉走了?。
田蓝也停下了?步伐,转头?招呼薛秀琴:“你自己先逛逛吧,我有事过去一趟。”
高卫东挥手?,相当有主人翁精神:“你去吧,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招待宁甘农场的同志。”
不想田蓝却拽住了?他:“你也别走,你跟我来。”
高卫东莫名其妙:“干嘛?哎哎哎,女?同志请你注意影响啊,别拉拉扯扯的。”
薛秀琴正满脸茫然呢,闻声立刻维护田蓝,开口怼高卫东:“你可歇歇吧。我告诉你,我们?田蓝的未婚夫那都是将军司令家的孩子,像是……呜呜呜……”
田蓝死死捂住这姑娘的嘴巴。我谢谢你啊,也不想再经历第二回大型社死现场。
高卫东肃然起立,认真地上上下下打量田蓝:“你?”
这这这,将军司令家的审美?都这么别具一格吗?做人说话得摸良心,就这又干又瘦又矮又小的,将军们?到底是咋想的呀?
田蓝瞪眼睛:“你有完没完?肤浅!”
姐这是拿着超级玛丽苏的剧本立志走大女?主路线呢,但凡姐愿意,也就是躺赢当富太太的命。
只不过,人自己独立行走,干嘛非得做人的挂件?挂件可不算完整的人。干啥都没搞事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