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吴家(2 / 2)
吴秀才他爹如愿住进了城里,学业水平可没有因此水涨船高,书读的还是一塌糊涂。吴秀才祖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把心思都用在培养聪明的孙子身上,又举全家之力供养孙子读书。读书花费的金钱太多,且不说私塾的束脩,就是买书本的钱和笔墨纸砚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吴秀才的祖父哪怕是再会种菜,能力也不过是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读书人,不可能有供养家里所有子孙都去读书的能力,这样不公平行为的后果就是造成家庭的不睦。
吴秀才父亲弟兄四个,在兄弟几人都没有成亲的情况下,供养一个兄弟读书大家还没有太大的感触,可到了吴秀才这一代,吴秀才的祖父还是决定只供养吴秀才一个人,时间久了难免会引起吴秀才叔父们的不满,他们也有聪明的儿子啊,为啥不能像吴秀才一样去读书?
谁不知道读书好啊。吴秀才读书出来虽说光宗耀祖是吴家的门楣,可实际上的好处却是吴秀才父亲这一支独得的,于他的叔父们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朝廷规定举人不纳税服徭役,且不说吴秀才什么时候才能考中举人,单说他已经考中举人,他叔父们跟着他也是暂时的得实惠,长久来说,却是不能沾多长时间便宜的。
吴家到吴秀才这一辈掌家的时候,即便不分家也会被里正强制分家,分家后叔父们又要缴税服徭役,这样的话他们还不如让自家聪明的儿子去读书,读出来才是真正的得实惠,谁也抢不走。
吴家几兄弟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兄弟必须明算账。
梁国礼制规定长子和次子继承家业上有差别,可这也是仅仅局限于贵族或者财产多的富户,对于财产少的普通百姓家庭,这种差别并不明显,一般百姓家庭分家几乎就是平均分,仅仅是需要照顾父母的儿子才会多得一些。
吴秀才父亲做为长子不事生产又读书不成,在家里种菜负责养活他的其他兄弟几人,心中便认为他们对家庭的贡献多,将来得到家产的份额不说比长兄多,至少也不可能比兄长少太多,毕竟父母要跟着长子一家过,多分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就在吴秀才祖父决定再举全家之力供养吴秀才读书的时候,吴家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吴家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这在奉行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兄友弟恭的梁国,可是预示家风不正。吴家家风不正直接影响管辖他们的里正形象。吴家在里正的劝说下,开始分家了。
吴秀才的祖父跟着长子一家过活,其他三个儿子各自分到一些菜地,独自生活。
几个儿子孙子分出去,带走菜地的同时也分散了壮劳力,又加之吴秀才祖父年龄也大了,他再有一手的种菜技术,种菜的人力跟不上也是白搭,吴秀才家的家庭收入严重缩水。
吴家兼之还要供养吴秀才读书,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吴秀才的父亲不得不外出谋一份帐房的职位,贴补家用。
吴家就是这时候进入王侥眼的。
吴家的菜一直供应王家的菜馆,王家铺子里的人对吴家的情况一清二楚。吴秀才的父亲求职到王侥面前,王侥便安排他在王家铺子里做帐房,同时提出来把自家的长女嫁给吴秀才。
吴秀才父亲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没有种菜的本事又没有做工的经验,如果不是王侥看上了吴秀才,他是不可能在王家铺子做帐房的。
开铺子的主家需要手下人的忠诚度,铺子里用的伙计和帐房都是长期在这家店做工的人。伙计不说了,帐房的来源一般都是主家的亲戚,或者从小签契约在店里做活的伙计,慢慢熬资历升帐房的。吴秀才父亲两种条件都不具备,和主家没有一点利益瓜葛,如果不是王侥知道他家情况,看上了吴秀才,根本不会信任他,放手让他当帐房。
然,吴秀才心高气傲,在分家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家庭的财政危机,当他父亲和他说与王家的亲事时,他拒绝了。
同时,吴秀才的母亲也是反对这门亲事的。
吴秀才母亲是梁城向南五十里地聚仙镇上的闺女,牛着呢。
为啥这样说?俄,那就要慢慢说。
梁城的水利交通非常便捷,有漕运四渠连接运河的每一条河道,贾鲁河便是四渠中坐落在南方的一渠。
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是梁城“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并且跻身梁国四大名镇之列。
吴秀才母亲吴董氏的娘家,便是聚仙镇上一支大家族,其家族在贾鲁河的漕运码头占有一席之地。
大家族肯定有富有贫,不巧的是吴董氏的父亲,就是吃喝玩乐败家的玩意儿。
好在吴董氏的父亲故去的比较早,死前没有败完所有的家产,总算是给儿女们留下了一些。但就是这样,吴董氏嫁到吴家,也没有多少嫁妆,没有田地没有铺子,仅仅是几件首饰几件衣服,外加吴家给的聘礼。
吴董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心盼望儿子金榜题名,为她挣一份诰命,怎么能允许儿子娶商女。
无奈老天爷总是喜欢捉弄人,吴秀才的祖父得风寒不治身亡,吴家就是有菜地也因为没人会种菜,而失去了经济来源。
吴秀才的父亲不得不把菜地租给自己的兄弟,一家人靠租地的收入过活。生活上捉襟见肘陷入贫困,吴秀才也因此不能买书买笔墨纸砚,甚至一度连私学的束脩都交不起。
吴家之前的生活不能说是锦衣玉食,也算是不愁吃喝,吴家几口人怎么能受的了吃糠咽菜的日子,于是,王家的亲事又被重新提起。
亲事这次是吴家提起的,进展的就比较顺利,不是说王侥有多大的胸襟不计前嫌,而是王家商户的身份,在梁城的环境里,不到万不得已揭不开锅,真的没有士人会娶商女,除了吴秀才,他再找不到愿意娶他女儿的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