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1 / 1)
回去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一家人,大家都很为张大年高兴。毕竟地就这么多,人却越来越多,虽然地是农家的根本,但正是因为如此,在和平,风调雨顺的年代大家一般都不会卖地,只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才有可能。能有其他的本事生活,也是一种方法。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现在家里的壮劳力还不太多,要是孙子辈的出生,长大后,张义山也准备学那些家里男人多的,去租几亩地主家的田地,虽说除了交给地主家,剩不了多少,但只要细心的照顾庄稼,还是能把一家人的口粮挣出来的。这对于庄稼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毕竟劳力是最不值钱的。
对于张义山来说,想想当时村里有个老秀才,在村里办起了私塾。虽然家里没有银钱供儿子们考秀才,但是想着会认字的人,待遇都比较好,就送几个儿子读了几年。还好老秀才本来就是照拂家乡的人,想让大家都不要目不识丁,才不计较这些。要是像那些,是准备教出名声地,是根本不收这些对学业不尽心,不去考科举的人。
这不,这回镇上一招学徒,像这种学医的首先就是要求能认识《千字文》里的所有字。虽然张义山不知道“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但是凭借着生活的智慧却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这点。
陈氏的心情却有些微妙,丈夫去当了学徒一年不一定能回来几次,毕竟做学徒就是要给师傅当牛做马的,这样师傅高兴后,才能从手中漏点知识给你。
可是陈氏在结婚半年后还没有孩子,心里怎么都不踏实。虽说当初说好了现在先不要孩子,但真的一点没动静,还是有些着急,毕竟家里只有她现在还没怀。
当初,说要以老张家的传统来办。老张家里有祖上传的育儿经,养儿经。说是几年生一个孩子,孕妇的身体才能生下一个体格健康,比较聪明。按照这种说法,聪不聪明另说,反正小孩子身体确实很好,老张家的祖上因为孩子身体不好夭折的确实没有几个。这项传统就这样保留了下来。当然,几年生一个的情况,中间还要确保没有怀孕。
这也有办法,每个月有几天是怀孕的好时候,只要注意这几天就行了。
而且,老张家还在每个孩子还小的时候,时不时给孩子做饭加一些细粮,自家老母鸡下的蛋更是一天一个。用张大山的话来说,这样养的孩子身体壮实。不像好多乡下人看着壮,却容易生病,别说张家坡的孩子确实受欢迎,一般嫁到这样的人家不用太担心丈夫一个身体不好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就是女子也是生的孩子存活的多。陈氏也是因此嫁了过来。
毕竟庄稼人一般根本没有避孕措施,更没钱买药,一般就是生了就把大的在卖了,别说那么多的孩子跟本养不起,就是长到六岁的人口税就付不起,所以一般都在五岁时把孩子卖掉,这样所不定还能好好的生活。有的更很的刚生下来就被家人溺死了,毕竟养到六岁也不易呀!一般母亲都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毕竟怀胎十月有了感情,但是却不能当家作主。生孩子生穷的人家大有人在。宁愿孩子没有来到这这世上,也不愿亲自又送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