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557 辛弃疾的结局(2 / 2)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赵昚召见他,升为大理少卿,加官集贤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
辛弃疾为提点刑狱时,曾主持军事,每每叹道:“福州前面是海,为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犷易乱,而帅府空虚,一旦有事,怎么办?”于是他以安抚为务,积极储备,不到一年,积钱五十万缗,称“备安库”。
他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来买米,于是出库粮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则可不以盗贼作乱为祸患。此事未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要在闽中称王。
辛弃疾听闻,只得请求辞官回家。
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重为主管冲佑观,后又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同年,宋宁宗赵扩召见他,讨论盐法,加官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定期朝见皇帝。
不久,差遣他为镇江知府,赐给金带。后因推荐人才失误,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遣为绍兴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辛弃疾推辞不受,进为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
赵昚命他去京城奏事,任为兵部侍郎,又推辞,后升为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去世。皇帝赐给他对衣、金带,在龙图阁待制的职位上辞官,特赠四官。
辛弃疾的一生,可谓是壮志难酬的一生。
他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曾为绍兴年间(1131~1162)的诏书做跋说:“假使这些诏书出现在绍兴之前,就没事奉仇敌之大耻;假使这些诏书行于隆兴之后,就会成就盖世奇功。如今这些诏书与仇敌共存,可悲啊!”人们佩服他的敏锐深切。在长沙为帅时,读书人有上告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是事实,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两相更换,启开一看,名为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忠简一人,怎么又出一赵鼎!”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此人不可失。”打开看,是赵方。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人多经商,故而不利农业,再加上兼并之患,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他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殓,辛弃疾感叹说:“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
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
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访辛弃疾墓旁的僧舍,有痛苦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像是替辛弃疾鸣不平,从黄昏到三更呼声不断。
谢枋得连夜点蜡烛写祭文,准备清早去祭奠他,祭文成而呼声止。
谢枋得于是向朝廷请求,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