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355 生死不渝的友情(1 / 2)
元稹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有就是他和白居易的交情。
他们相识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这一年,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公元803年,俩人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
这时的他们,意气风发,正直善良。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由此可见,二人相交,就是因为性格、才气相近,这才走在了一起。
俩人在一起后,真是如胶似漆,比夫妻还要亲近。
他们天天在一起,流连于花前月下,写诗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此时的他们,俨然成了文坛新贵。他们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白居易作《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作《田家词》、《织妇词》,使得乐府诗体开始广泛流传,史称元白。
他们有了这样共同提倡的运动之后,关系就更加密切,成了真正的知己。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们终究还是要分别了。
元和初年,元稹任左拾遗,他连续上书,受到了皇帝的召见。
朝中宰臣权贵怕皇帝信任元稹,当下进谗言,元稹由此被贬到河南当县尉了。
白居易也因为“对策语直,不得谏官”,外放去周至做县尉。
元稹被贬后,母亲就逝世了。
元稹回故乡丁忧。
他本来就家贫,丁忧又无俸禄,当下贫困更甚。
元稹在《遣悲怀》里说他夫人此时的生活是“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这期间,白居易不断资助他。
这是真正的友谊!
所谓真正的友谊,就是患难以共,而不是在一起吃吃喝喝。
元和四年二月,公元809年,元稹丁忧之后,出任监察御史。
三月,元稹启程去东川,他选择走距离最近但艰险的骆谷道。
他出骆谷至汉中,梦见白居易与他人同游慈恩寺,醒后写下了一首诗:
梦君同绕曲江头,
也向慈恩院里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
忽惊身在古梁州。
而当日白居易在长安,恰好和弟弟白行简等一干人去曲江慈恩寺游玩,忆起远处的元微之,赋诗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俩个人,竟然同时想到了对方,还知道对方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样的情义?这是最默契的友情!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终于在长安久别重逢。
俩人畅谈达旦,吟诗酬和。
但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唐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俩人又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
白居易离开长安,走的路恰好是几个月前老朋友元稹走过的路。
白居易满腔惆怅,一路上寻找着好友留下的墨迹。
他行至蓝桥——这里是长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
他立即下马,便在驿站的墙柱上发现了元稹在正月路过这里时写的一首《西归》绝句。
白居易不由百感交集,提笔在边上写了一首绝句: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