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相爱(三)(2 / 2)
陈丑奴的视线依言而至。
白玉用着自得的语气:“看你的嘴唇。”
陈丑奴看过去,缓慢地,僵硬地。
白玉笑。
眼前一暗,镜中影像倏尔消失,白玉在他唇上啄了一下,低声:“我可以给我的新郎官绾个发髻吗?”
陈丑奴红着耳根,眼底的阴霾却终究散去,他定定地望着那张铜镜,望着那镜中的自己和白玉,羞赧而满足地一笑。
白玉忙把他的一个酒窝按住:“看你的酒窝!”
陈丑奴又一怔,依言看去。
金辉如线。
两个酒窝更深了。
***
婚礼在黄昏时刻进行,申时二刻,小院外的山径传来欢声笑语,白玉正坐在石桌前欣赏那捧新鲜的田旋花,闻声一愣。
今日的婚宴,他们只邀请了幺婆婆一人,可是那片声音之中除却幺婆婆的声音外,还有妇人声,儿童声。
白玉心念飞转,想到一人,立马从石凳上跳起来,跑去厨房。
陈丑奴正专心在灶台前料理自个的红烧肉,一听屋门给人撞开,当下微吃一惊。白玉先前给他绾了发髻,他一张脸皆暴露在外,一颦一笑,再无处隐藏。白玉靠在门上,盯着他诧然的表情,严肃道:“幺婆婆把何素兰带来了。”
陈丑奴一怔,拿锅盖的手立马僵住。
白玉盯着他,也一言不发。
陈丑奴动动喉结,慢慢道:“煮吗?”
白玉懵:“煮什么?”
陈丑奴:“她的饭……”
白玉:“……”
院外,一阵欢声挟风而至,间杂幺婆婆洪钟一般的问候,白玉莫名心如擂鼓,嚅嗫道:“我……我先出去看看?”
陈丑奴点头。
白玉咽口唾沫,又风似的,开门而去了。
白玉还没有换喜服,甫一跑到小院门口,便瞧见了跟在幺婆婆身后有些局促的何素兰,她依旧背着那不足周岁的小女儿,手上牵着那个大的,怀里则拢着一个红布包裹,似乎是贺礼。
白玉打开院门,示意两人入院,幺婆婆却不动,先笑呵呵地问:“开门的是小玉吧?”
白玉微笑:“婆婆好耳力。”
幺婆婆喜滋滋道:“哪里是我耳力好,是你仙气浓郁,我方能不目而知。”
又解释道:“昨天素兰到我那儿来,听说你俩今日办喜事,便想来沾沾你们的喜气。按理说,我这个证婚人,没有替你俩做主的道理,可是这天赐般的喜事,除去咱仨之外,连个正儿八经的宾客都没,实在冷清了些……这不,正巧素兰想来!”
何素兰抱着贺礼,同白玉对视了一眼,羞赧一笑:“不请自来,还望姑娘莫怪。”
白玉回以一笑,道:“我叫白玉,何姑娘叫我小玉便可。”
何素兰见她展颜,心里的顾虑散去,松开大儿子,双手捧着那个红布包裹,上前道:“小玉姑娘,恭喜。”
白玉将贺礼收下。
幺婆婆急道:“还有我的呢,素兰,快!”
何素兰笑,自幺婆婆背上的背篓里取了一个锦盒出来,递给白玉。白玉笑着接过,带人去石桌前坐下,进堂屋放下贺礼,又端了茶壶过来,寒暄几句后,这方跑去厨房里给陈丑奴复命。
关门后,白玉依旧靠在门上,向灶台前掌勺的男人道:“你……估计得多煮两个人的饭。”
陈丑奴扭头看她一眼,会意:“留下了?”
白玉撇嘴:“婆婆爱热闹。”
又道:“何况,人家好歹在孙氏祠堂里帮咱们说过话,这都带着贺礼登门了,再撵出去,多不好。”
陈丑奴微微沉默,欲言又止。
白玉双眼如炬:“怕人家看见你?”
陈丑奴被她戳中心事,转回头去,默默无言。
白玉调笑:“要不把红盖头给你戴上?”
陈丑奴一震,手下用力,一个锅铲在锅里嚓嚓作响。
白玉憋着笑,上前把他抱住。
“人家又不是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既然愿意来,说明并不害怕。”白玉扭头去看他,“嗯?”
陈丑奴放慢动作,垂眸,白玉向他一眨眼:“虽然我希望她怕。”
陈丑奴的表情终于松缓下来,继续捣鼓锅里的红烧肉,明知故问:“为什么?”
白玉也只好不吝言辞:“以免她跟我抢你啊……”
陈丑奴微笑,拿起筷子,夹出一块香喷喷的红烧肉,吹凉后,送到她嘴边。
白玉张口咬住。
陈丑奴:“什么味道?”
白玉鼓起腮帮子,含情睇他一眼:“甜的。”
陈丑奴挑唇一笑。
吉时将近,白玉该回屋里换喜服,做新娘去了。
走出厨房,何素兰的大儿子正抱着他的小妹妹在老槐树下抓蟋蟀玩耍,何素兰提着幺婆婆先前背的那背篓,正照着幺婆婆的吩咐在院门口忙这忙那。
白玉纳闷,凑过去一看,发现何素兰在摆放一个缠着红布条的马鞍。
“这是什么?”白玉大惑不解。
何素兰一怔之后,笑道:“婆婆说了,咱们做不到六礼俱全,也做不到八抬大轿,本便是亏待了你,若这成亲拜堂若再稀里糊涂地弄过去,可就太怠慢人了。这马鞍,取‘一世平安’之意,一会儿你入门,先跨过它,然后再跨火盆,这方能登堂行礼……这些事情,陈大哥不懂,想来你也不懂,婆婆虽懂,却到底不方便,我闲着也是无事,便过来帮衬些。”
白玉心中一动,看向她手上的背篓,果然见里面放着火盆和一些不知其名的草絮。
“跨火盆……是什么意思?”白玉微红着脸,故作老成地问。
何素兰被她的神情逗笑,边上的幺婆婆偷听完,也大笑:“自然是趋吉避凶,变祸为福,婚后日子红红火火的意思!”
白玉了然,眼梢微挑,幺婆婆催她:“傻丫头,喜服还没换吧?”
白玉吐吐舌头:“这便去。”
临走,又退回一步,向何素兰道:“谢谢。”
何素兰一怔,尚未反应过来,白玉已经背着手大步跨进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