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 大周不良人 > 第四百八十七章 读书人的风骨

第四百八十七章 读书人的风骨(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重生农门小福妻 仙道方程式 不死战神 大魏芳华 山海八荒录 漫游在影视世界 东晋北府一丘八 大唐之神级败家子 抠神 唐人的餐桌

能够享受到这些细节之后一切就无比的真实了。

能够享受到这些细节之后一切就无比的美好了。

美好的一切能够真实的展现出不同的侧面美好的一切能够让人的精神得到极致的升华。

这些方面获得了升华之后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赵洵在给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这个标准。

当下的模式对他来说可能会稍稍的显得有些严苛会稍稍的显得有些疲累。

但是在赵洵看来其实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因为整个人在提升的过程中总归是会面临一些问题的。

如果无法处理好这些问题的话总不可能一直指望着别人去给你擦屁股吧。

赵洵是一个相当独立相当自立的人。

对他来说有的时候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能够让他全方位的获得提升。

他不想要看别人的脸色他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真正的强者是不想要看任何人的脸色的。

真正的强者是能够在任何方面都获得极致提升的。

所以对赵洵而言当下确实可以算的上是一个绝顶的机会。

对他来说这个状态只要把握好了那可真的是太完美了。

这个状态只要把握好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其实就轻松简单了。

“呼”

赵洵经常会在修行的间隙给自己一阵放空的机会。

因为他认为只要他在这个时间段获得了足够的放空的机会那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他就能够把握好自己的一切状态。

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人都是需要放空的人都是需要有一个调节的状态的。

如果人无法获得放空的话那整个人都会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之中那么整个人都会处于困苦的状态之中。

这绝不是一件好事。

对赵洵来说他需要放空来调整自己他也需要通过放空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也许一开始的时候会有人觉得这样的放空的形势会稍稍显得有些投机取巧。

但是赵洵并不会这么认为。

他认为这样放空的方式非常有利于一个人全方位的提升自己。

哪怕是在游泳池那边躺椅区上躺一会。哪怕是去高尔夫球场果岭旁边走一走。

哪怕是在远山深处坐一坐。

在赵洵看来这些其实都是一个放空的过程中。

修行者要想要真正达到一个相当强大的境界是一定要学会给自己放空的。

修行者如果能够全面的放空那么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强大的实力了。

有的时候放空真的是无比的关键放空真的是无比的重要。

不过赵洵也不会一味的强调休息。

因为必要的强度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在该上强度的时候没有上强度那其实也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毕竟有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强度来灌入力量。

当一个人一直处于懈怠的状态之下时他即便是想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几乎也是不可能的了。

“呼”

赵洵在努力的控制自己呼吸吐纳。他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他来说无比的重要相当的重要。

如果他可以调整好情绪和状态的话那么在接下来他必定能够获得极大的突破。

“呼”

呼出一口浊气之后赵洵的实力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对他来说能够控制好情绪已经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情了。

所以

接下来他还是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态的。

一个修行者只要能够控制好情绪和心态那么接下来他就不会有太差的状态。

保持良好的状态之下他们就会有更大的成就。

西域安西都护府。

刘霖现在是感觉到越来越欣慰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贾兴文能够完成如此之出色。

贾兴文是真的没有让他失望啊。

不仅是一些训练的细节亦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细微的方面贾兴文完成的都堪称是完美。

完成的如此之完美有的时候刘霖不由得想要感慨。

他是真的选对了人挑对了人啊。

如果他没有选中贾兴文的话安西军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安西军以前虽然也很强但是傲慢的情绪其实是一直存在的。

安西军的将士们自诩为老兵老将所以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拥有的硬实力可以碾压一众的敌人。

所以他们渐渐的就开始变得有恃无恐就开始变得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

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之后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之后肯定会变得相当的不冷静。

而一旦他们变得不冷静那么接下来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冲动下的莽夫行为。

安西军中其实以前真的不乏这种现象。

有的时候刘霖会觉得相当的无奈。

他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感觉。

这种事情会让他非常的困惑。

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其实是很重要的。

安西军将士们的情绪一直以来都不算是相当的稳定。

这当然是有缘由的也会在相当情况下带来一些让人无比困惑的事情。

但是刘霖一直都认为这些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只要他想要得到解决那就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除非他不想。

刘霖当然是想的。

所以他最终决定启用贾兴文。

贾兴文那是什么人?

那是一个之前与安西军没有任何瓜葛的人那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白纸。

就是这样的一张白纸让刘霖看到了希望。

因为他知道整个安西军之中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派系林立。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很多时候刘霖也不可能号令的动所有人。

这个时候如果他从安西军的内部提拔一个人出来的话那么不管是他提拔的人是谁都肯定会造成相当的困惑。届时其余安西军的将领肯定是会提出反对的。

但是如果刘霖从不属于安西军的外界提拔一个新人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因为反正刘霖提拔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但是刘霖之所以启用贾兴文并不单纯的因为贾兴文是一张白纸而是因为贾兴文有着相当的原则性或者说贾兴文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强大的执行力。

当一个人拥有强大执行力的情况下他就完全不需要再去担心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当一个人拥有强大执行力的时候他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预定的思路老老实实的将一切做好。

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很多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把事情想的复杂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决断的时候会稍稍的显得有一些困惑。

因为他们表现的有一些困惑所以有的时候会展现出一些不自信。

正因为不自信才会让事态变得愈发的复杂。

所以

更多的时候人还是要老老实实的踏踏实实的这样最好。

一步一个脚印这样不会走错路也绝不会让人困惑。

贾兴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这些年来贾兴文其实一直不温不火其实跟这个性格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原因的。

如果不是遇到赵洵的话他甚至连绯袍不良人都不会升任。

但是有的时候老天恰恰就是眷顾这样的强者。

老天爷希望这样的人能够全方位的得到提升老天爷希望这样的人能够拥有一个非常远大良好的前景。

所以老天爷让贾兴文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赵洵。

在这之后又出现了一些变故所以贾兴文离开了不良人。

这个时候贾兴文又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这个人就是刘霖。

可以说这两个贵人都对贾兴文非常的关键排名不分先后。

所以当贾兴文提出要第一时间回到长安陪伴赵洵一段时间的时候刘霖没有任何的拒绝。他甚至非常赞同贾兴文这么做。

因为人是要念旧的。念旧的人最重感情而重感情的人恰恰是好处的能处的。

如果一个人连感情都不重那你基本上就能够明白他接下来要面临怎样的情况了。

如果一个人连感情都不重的话你就能够意识到他有朝一日有可能也会背叛你。

但是贾兴文明显不是这样的人。

贾兴文是一个无比重视感情的人贾兴文是一个能够对兄弟两肋插刀的人。

这样的人刘霖信得过。

这样的人刘霖能够完完全全的向他展示自己的实力。

这样的人刘霖能够掏心掏肺给他看。

所以当贾兴文加入到了安西军之后刘霖尽自己所能的帮助贾兴文。

贾兴文遇到了危机刘霖总是会第一时间站出来替他解围。

贾兴文遇到了老部下的挑衅刘霖也会选择站在贾兴文这一边。

正是因为有了刘霖无条见的支持贾兴文才能够成长的如此之快如今已经完完全全可以独当一面了。

很多时候情绪是真的会错乱了。

很多时候情绪也是会真的念旧的。

当一个念旧的人出现在了关键的时刻他们能够展现出来的东西确实是令人深思令人无比深思的。

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至少在刘霖看来贾兴文对的其他的信任他也对的起贾兴文的投靠。

二人其实是互相成就的。

很多时候混在一个地方必须要拿出一些跟别人截然不同的东西来必须要拿出一些跟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细节来。

如果拿不出来的话其实还是会面临相当巨大的压力的。

刘霖知道接下来贾兴文前途无量而且他还非常的年轻。

所以刘霖现在是把贾兴文完完全全当做是他的副手来培养的。

有朝一日如果有机会的话安西军还是要交到贾兴文的手里的。

当然这还得要看陛下的意思。

如果陛下执意不允许刘霖也不可能违背圣旨。

毕竟不管怎么说刘霖都没有想过谋反更加没有想过什么自己做皇帝的稀奇古怪的事情。

刘霖更加希望的是能够合理的处理好这些事情。

他如果能够将贾兴文扶起来那么以后贾兴文也不会亏待大周的。

这是一个有望成长为真正战神的人物。

刘霖看人的眼光其实是相当之准的所以他肯定是不会看错的。

目前的贾兴文尚且是一块璞玉只是展现出了一些闪光的特质。

但是只要好好打磨雕琢假以时日他必定能够成就大器。

有些人是少年成名有些人则是大器晚成。

你很难说少年成名好还是大器晚成好。

在刘霖看来两者各有各的好。

少年成名可以享受更多的赞誉。

毕竟人们还都是更加喜欢年轻的有名的人的。

但是大器晚成的人则会在各个方面都表现的相当的成熟。

一个成熟的人绝对是拥有相当大的魅力的。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拥有许多年少人不具备的特质。

所以两者各有各的好。

现在贾兴文成长的速度还是相当快的能够有如此成长的速度在这个时间点上成长起来其实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刘霖还是相当的为贾兴文感到骄傲的。

贾兴文能够有如此的突破他真的非常的兴奋。

所以安西军的未来如今都寄托在贾兴文一个人的身上。

这个时候刘霖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贾兴文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只要做到了这点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其实都是相当顺遂的。

安西军无敌安西军势必无敌。

有了贾兴文的安西军更加的强大更加的稳。

所以刘霖知道自己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一切其实都在他的计划之中。

接下来他只需要尽可能的做好一切就好。

只需要尽可能的做好一切那么接下来他就能够完完全全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仅此即可。

东宫。

太子李显坤得到了最新情报北方蛮族要南下攻打长安了!

这是不到两年时间内北方蛮族又一次南下!

可以说这个消息在相当程度上让太子李显坤感到了震惊。不过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父皇之所以选择调兵前往长安的举动并非是空穴来风的。

太子李显坤就知道以父皇这种人精中的人精是不可能轻易的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的。

父皇之所以会动手那肯定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父皇选择在这个时候动手就是要给天下人看的当然也是给北方蛮族看的。

若是能够震慑到北方蛮族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话那自然是最好的。

战争从来都不是目的战胜只是手段。

当然如果能够不用战争的手段使得一切结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那自然是最好的。

有的时候人们总会觉得困惑。

因为在他们面临某个难题的时候会面临相当巨大的挑战。

在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处于一种半濒临崩溃的状态。

如此以来几乎不会有人能够忍受这种所谓的胜利。

反正太子李显坤觉得他是做不到的。

李显坤更加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胜利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若是通过苟且取胜那未免也有些太下作了。

所以只要有机会太子李显坤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全方位的获得提升的。

只要他能够不断的获得提升只要他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多那他其实就是更加心中有底的。

很多时候皇权的争夺背后就是兵权的争斗。

谁能够在兵权的争夺中占据先手占据上风那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能够处于一个绝对优势的地位。

如果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其实都是虚妄的。

毕竟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

所以兵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前提。

因为兵力是不会因为客观因素而变化的。

一万人、五万人、十万人这个战斗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它们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变化而产生任何的改变。

所以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尽可能的提升兵权。

但是对太子来说这一点确实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因为那些领兵的大将其实都不太愿意结交皇子尤其是太子。

因为结交皇子或者说太子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结交的好的话还可以如果结交的不好的话那就有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很多时候情绪是能够让人彻底的崩溃的因素之一。

情绪也是能够让人彻底放弃抵抗的因素之一。

太子李显坤知道自己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冲动也不能过于的自卑。

这个时候他被压制是再正常不过了。

父皇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毕竟还是没有老糊涂的。

所以对父皇来说他还是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要把兵权老老实实的攥在手里的。

所以太子李显坤要是想要抢夺兵权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对太子李显坤来说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因为对他来说接下来的一切都必须要好好的把握住。

如果他无法把握住这些细节的话那么接下来他所要承受的就是无法预料的了。

太子李显坤的情绪显然并不算是相当的好。因为他个人的状态很可能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变化。

但是如果能够不断的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进行调整的话其实就真的还好。

太子深知有的时候如果能够展现出一些硬实力的话还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展现出不一样的东西的。

所以他决定向太子党的成员们发起号召。

这个时候其实是真的到了拼实力的时候了。

他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隐忍了。他要是再像以前那样隐忍的话那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太子并不是一个愚笨的人。

所以他很清楚关键的时候必须要拿出一些虔诚的心态来。

他这个时候必须要相信自己是天命之子他也必须要让太子党的成员让所有支持他的人明白他是天命之子。

唯有如此太子在接下来才能够全方位的掌握一切的主动。

掌握主动很重要吗?

掌握主动当然重要。

要是这个时候还是一味的被动挨打那么太子李显坤几乎可以想象的到他要面临怎样的局面。

这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结果。

不管怎么说他好歹也是一国太子不管怎么说他好歹也是堂堂储君。

这个时候他如果不能够站出来的话还有谁能够站出来?

这个时候如果他无法凝聚太子党的话那还有谁能够凝聚太子党?

该有担当的时候绝对不能怂。该有气魄的时候一定要展现出一国储君的气魄。

太子李显坤已经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了也成熟了许多。

现在的他更加是一个成熟的人了他能够接受的事态也可以说是相当的多了。

接下来他就要做一件让自己这辈子不会后悔的事情。

他要让父皇明白他是可以主宰大周的那个人。自始至终都是。

大明宫紫宸殿。

显隆帝愤怒的胸口急剧起伏就像是一只失去幼崽的野兽。

愤怒显隆帝这个时候感觉到了出奇的愤怒。

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

显隆帝觉得一切都太离谱了。

原本好好的但是一下子要让他读到一本这样的奏疏。

这个万彦也真的是不怕死啊竟然敢在奏疏之中如此讽刺他。

读第一遍的时候其实显隆帝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越读他越觉得节奏不是很对。

目前来看万彦已经将节奏压制到了极致。

对他来说就是要在奏疏中尽可能的讽刺显隆帝又要显得相当的隐晦显得不那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这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因为对显隆帝而言基本上不大可能出现所谓的漏掉的情况。

显隆帝肯定是会一字一句的忖度的。如此以来只要是万彦那些讽刺的言语显隆帝最终还是会读出来的无外乎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当显隆帝看到了万彦在讽刺他之后内心肯定是会觉得无比的愤怒的。

显隆帝从来就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从来不是。

所以当他意识到这一切之后他肯定会雷霆暴怒这个怒火最终也要撒到万彦的身上。

“朕要杀了他朕要杀了这个畜生。朕不相信这个畜生不怕死朕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不怕死。”

这个时候的显隆帝真的是无比的愤怒。

他的情绪凝结在一起想要充分的释放出来。

就像是一个即将要喷发的火山一般。

此时此刻自然是没有宫女太监敢接近显隆帝的。

他们常年伴驾左右对于皇帝陛下的脾气秉性都是非常了解的。

他们十分清楚在皇帝陛下雷霆暴怒的时候无论如也不能够表现的如此之愤怒。

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他表现的如此之愤怒的话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就要承担极强罕见极强难以让人理解的情绪。

君王的愤怒还是可以直接取人性命的。

尤其是显隆帝杖死了多少人?

他一个人杖死了那么多的宫人这皇宫之中的冤魂一直在游荡。

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那种极度的虚妄之感吧。

太难了伺候皇帝太难了。

所以这种时候聪明的做法就是选择不发声。

不管是皇帝多么愤怒都不要出声。

只要皇帝的这股怒气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很多时候气其实就是在于那么一下子。很容易能够消散的。

事态的发展也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复杂。

保持淡定的心态等到显隆帝自己的气消了他们也就能够正常的开始伺候了。

要不然的话显隆帝一直处于无比愤怒的情绪之下那换谁也扛不住啊。

这个时候还是保全自己更加重要毕竟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没了之后就彻底没了。

“呼”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显隆帝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平复心情。

冷静一定要冷静。这个时候愤怒真的没有任何的意义。

显隆帝并不是一个矫情的人。

当他看到万彦的这封奏疏之后第一反应当然是愤怒。

但是愤怒过后呢?

显隆帝也意识到他并不能太过的疯狂。

他这个时候如果下旨处死万彦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甚至他勾一勾手指就会有人替他去做。

然后呢?

然后他就能够感觉到畅爽的感觉了吗?

也许吧但是显隆帝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时候还是要展现出一些东西的。

如果显隆帝只能够盲目的杀臣子而泄私愤。

那么肯定不会有利于他的统治。

何况他要杀的这个臣子还是刚刚辅助书院平定妖兽祸患的大功臣。

这个时候要是显隆帝杀了万彦肯定是会被百姓们戳着脊梁骨骂昏君的。

这个万彦大概也就是因为心中十分清楚这点所以才会如此的有恃无恐。

真要是这样的话显隆帝要承受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但是显隆帝就这么忍了吗?

显然也不行。

显隆帝肯定不是一个肯轻易吃亏的人。能够让他吃亏的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以对显隆帝来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选择了一个平衡点。唯有找到了这个平衡点接下来他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处理一应事宜。

要不然的话光是这个万彦就够让他烦的了。

而且显隆帝知道这件事还不是一件能够简单就处理好的事情。

很多时候他要考虑到的因素相当之多。

他不仅仅要考虑到百姓们怎么想还要考虑到言官们会怎么看。

毕竟言官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喷人的本事可是一绝。

只要被他们抓到了把柄那显隆帝是肯定会被喷到死的。

显隆帝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很足的。所以他要尽可能的不被言官们抓到把柄。

对他来说控制好情绪真的非常的关键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再冲动了。

这个万彦明显是想要激怒他来获取名声。

显隆帝偏偏不能够让他遂了意。

要是万彦如此明显的举动都能够成功的做到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那未免也有些太恶心了。

显隆帝虽然感觉非常的难受但是他还是要坚持下去。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的。

这个时候选择放弃那之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这个时候决不能轻易的放弃。

他要好好的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够对付的了这个万彦。

这个万彦有心让他吃瘪没面子那么接下来显隆帝就要给他一些颜色瞧一瞧。

终南山。

恢复平静之后的赵洵开始在三师兄龙清泉以及六师兄卢光斗等人的指导下将识海之中看到的那个幻境残片复刻出来。

那片猩红之海那片埋骨地。

这个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赵洵能够把这一切展现在两位师兄的面前时说明他对于意识以及意念的控制能力更加强大了。

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因为很多情况下即便是强大的修行者也无法做到这点。

赵洵能够做到这点说明他的个人修为实力其实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了。

所以接下来赵洵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将他的个人实力提升到一个相对强势的地步。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接下来其实就并不会有任何艰难的地方。

但是这一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最大的难度就是现在赵洵无法忘掉这个场景。

这个场景不断的在赵洵的识海之中重复着已经对赵洵正常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影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洵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近乎于崩溃。

即便是没有崩溃那也已经是在崩溃的边缘了。

如此以来换做是谁也扛不住啊。

赵洵感觉自己真的要不行了。

“嗷嗷嗷三师兄啊六师兄啊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帮助我彻底的解开这个难题啊。要是一直这个状态持续下去的话我整个人是真的要不好了啊。”

赵洵这么说也真的不是他矫情。

如此恐怖的一个场景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重复这换做是谁也扛不住啊。

虽然赵洵是一个高等级修行者但其实他晋升的过程还是比较连跳的。

所以在相当程度上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对赵洵来说最好能够将这个场景从他的识海之中彻底的清除掉要不然的话且不说他的睡眠受到严重的影响。怕是他今后一切的修行都会受到影响。

这真的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必须要严格重视的大事。

将这些事宜重视起来之后接下来才能够合理的规划好一切要不然的话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基本上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了。

“嗯小师弟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是需要引起重视了。从我目前来看到的情况这确实是有人在刻意的入侵你的识海。但是并不像是魔宗大祭司的手笔。”

三师兄龙清泉这个时候的话让赵洵整个人都不好了。

“什么不是魔宗大祭司那会是谁?”

是啊不是魔宗大祭司的话会是谁?

赵洵是真的懵逼了。

因为不是魔宗大祭司的话赵洵根本就想不到人选到底是谁。

这太迷惑性了。

“嗯我也在思考。”

三师兄龙清泉做出了他那个标志性的单手托下巴的动作。

一般来说当他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基本上已经在努力的思考之中了。

当他这个时候表达的情绪就是要合理的规划好一切。

赵洵知道这个时候决不能去打搅三师兄龙清泉而是要很好的静静的在这里等着。

他充分的相信三师兄龙清泉他也相信三师兄不会让他失望的。

三师兄是一定能够想清楚非常完美的结局。

“呼”

呼出了一口浊气之后此时此刻的三师兄龙清泉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完美的状态。

“小师弟我想出来办法了。”

“哈哈哈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我就知道三师兄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赵洵听到三师兄龙清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激动真的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好家伙三师兄果然从不让人失望三师兄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值得认真的去听的。

“最好办法就是你用记忆去覆盖。”

“记忆去覆盖?”

“是的你可以人工编织一段记忆然后用这段记忆去覆盖你之前的痛苦的和不美好的记忆。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再去想那段不美好的记忆了。这是最简单最直接最便捷有效的了。”

“呃”

赵洵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法子不怎么靠谱的样子。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吗但就是感觉怪怪的。

好家伙三师兄倒真是个狠人呐。

要是这样看的话那他该选用怎样的记忆呢?

如果接下来他选择的记忆并不是一段完美的记忆那覆盖之后万一出现了新的问题又该如何是好?

赵洵心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好的记忆可以在某些程度上给人以慰藉。

但如果只是由一段烂的记忆去覆盖一段更烂的记忆那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比烂是绝对不行的。

“小师弟怎么?你想不到完美的记忆了吗?”

“呃那肯定是有的啊。让我仔细想想。”

赵洵本着的原则就是宁缺毋滥。

所以他宁肯去好好想想也不要盲目的做出决定。

这个时候赵洵知道自己必须要慎重一些。

因为他检索的这个记忆最终是要去做替换的。

如果能够完成替换的话那么接下来就能够全方位的适应一切了。

如果不行的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很多时候赵洵都是出于谨慎的目的去做一些事情的。

现在他也秉持的基本上是这个原则。

所以他宁肯在识海之中检索的时间长一些也不希望整个过程出现任何的问题。

来吧再仔细的检索检索。

最好是在检索出来这段记忆之后再让三师兄龙清泉跟六师兄卢光斗好好的看一下。

等到他们都确认没有问题了那再选用。

要不然的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拿出一些必要的担当的。

要不然的话基本上会让整个人处于一种迷惑的状态之中。

“好了有了。”

赵洵在经过了一番仔细的不能再仔细的检索之后还是找到了合适的记忆。

嗯算是比较合适的了。

他把这段记忆从识海之中调集了出来之后展现在三师兄龙清泉跟六师兄卢光斗的面前。

很显然他是希望这个时候三师兄龙清泉跟六师兄卢光斗能够帮助他来分析一波。

如果他们俩都觉得靠谱那赵洵就会选用这段记忆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末日最终帝国 一品知县 魅帅御都 鬼妻来了 剑道独宰 虫皇主宰 重生成刀 百炼成魔 明末小兵 最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