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白衣秀士(2 / 2)
殿试那一日,京中传了个遍“听闻有位年纪轻轻的少年郎这科举以来连中二元到了殿试。”惹得众人纷纷猜测是哪家公子。殿堂之上的两位考官正在拿着主簿四处巡视,走到一人身侧便瞧一瞧他们的文章再将个人名姓记在簿子上,好的便用笔在名姓上圈出来。
待见了景文文章,考官便连连点头在簿子上记了一笔画上一个圈。
另一位拿着簿子走到周寻身侧时先是瞧他文章,而后打量模样一番,就去唤了另一位来,那人顺着他目光看下去,只见他文章剑走偏锋,观点清晰有理极为独到,年纪轻轻,笔锋却很是凌厉老道。
二人不动声色退出殿外:“我看这少年大有来头,见识不浅。”
另一个蹙眉:“这便难办,那景文公子文采斐然,纵观殿上诸位叫考生,无人能比,可唯独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这么个叫周寻的。”
“景公子名声在外,王上对景家一向器重,此次科举考试王上对景文公子可是寄予了厚望,若是因为这么个不相干的来历不明的人惹得景家和王上都不快……”
说完,二人不约而同的向着殿内瞧了瞧:“万万不可因为这一人自毁我们的前程牵连到我们,景家私下里早先来寻过我们,也不好直白拂了景家面子,让他下不来台,我们俩何德何能同景家作对?景家早就为景文公子铺好了路,我们也只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要之时帮上一帮。”
另一个附和道:“林兄此言有理,有理呀。”
一炷香燃尽,殿试结束。
二位考官背着手拿了簿子:“今日殿试已经结束,各位考生先行归家待张榜通知即可。”
众人便躬身行了礼道一句“谢过主考官”退了出去。
周寻要走时,却被二人拦了下来:“你是叫周寻?”
周寻行了礼:“小生名唤周寻。”
“我二人今日拦下你,是想听一听,依你之见,这科举是为何?”
“自然是选拔有才之人,忠于朝政社稷与君主,做明臣,保家国安定,为百姓谋福利。”
二人笑了笑:“我们在官场沉浮多年,这样的话听得太多,你且说一说你真实想法。”
周寻:“普天之下,谁人不想官拜高位,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他毫无隐瞒,一时将心思说得这般坦荡,竟教他二人不知如何接话。
之后只得:“回去先等张榜罢。”
周寻这才恭敬退下。
二人对视一眼,心下明了。
整个翰林院经手的文章,是得先匿了名字由各个文官看后再筛选出来交至主考再一同商议的,最后到了他们手上毫不意外,前三样好文章中果然有当日见到的景文的文章以及周寻的。
甚至,细细看来,许多都一致瞧得周寻文章更胜一筹。
“这文章做得鞭辟入里,层层渐递,华词丽句虽少,其个中道理与滋味却是让我们这些老骨头都值得咂舌琢磨的。”
听完众人争议,这两位急忙便赶去拜访了景家。
见到景大人,二人先行了礼直接道:“大人,科举试上您忧心的事果然发生了。”
景颂悠悠道:“我早先便打听过了,今年那一众考生中有个叫周寻的,听闻能耐还不小,少年人却是连中两元入得殿试。”
“大人的消息果然比吾等灵许多,可眼下事情倒并不难办,那少年郎一心只想求得利禄,对功名看得浅淡,若是大人想法子与他些好处,说不定景公子的状元便保住了。”
景颂眯了眯眼睛:“这我可听不明白了,我可从来没有让二位大人徇私枉法科举舞弊啊。这关我儿景文何事?二位慎言。”
话里话外,分明透着一丝不易觉察的危险。
他起身:“人,若是给过甜头尝到了一点儿好,便会更加的贪得无厌,贪心一事,从来就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二位大人,接下来怎么办,该不需我来挑明?还有,我家景文,自然是凭实力摘得状元,可不是因着他人的庇护,这一点还请二位铭记于心,切莫祸从口出啊。”
二人脸色白了又白,最后只得怯怯应一句“是”。
三日后,京城张榜。
布告栏前百姓围得叫一个水泄不通,许多儿郎都在上面寻自己的名字,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这数十年寒窗苦读,竟因一纸文章悉数轻易毁于一旦,未免太过残忍与可惜。
周寻也自是一行行一列列一个个的找着,瞧自己的名字,只是瞧了许久也不见,根本就没有“周寻”这么个名字。
他皱着眉头,仔细地瞧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看见,连一个类似的名姓也不曾瞧见。
并非是他骄纵自恃,而是他对自己有十足把握。
待周围儿郎、百姓看完热闹纷纷离去,只有他一人等在那儿等着有人来换掉这一纸布告重新贴上去一份:“我们将这布告弄错了。”
可他只等到一群官兵围住他:“周寻?你牵扯到科举考场舞弊一案,随我们去衙门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