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青城天下幽(2 / 2)
是谁说的呢?乡愁并非真的思念故乡,而是对你得不到的、或再也回不去的一切美好事物的憧憬。
于是,“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
宗阳书院的山长邢灿,字韬冲,本是承乾年间的举人,考取举人后再无心进学,拜入宗阳书院当时的山长钟惺门下。钟惺病逝后,他便被选为继任。
杨无端远远望见一位布衣的中年人站在幽深的古木荫中,身后是垂手躬立的康桥,微微一笑,脚下加快了速度。
距离尚有丈余,那小道士先走到,向邢灿行了个礼,便径直走到那株古木背后不见了。若不是杨无端与他同行一路没发现半点异样,这时真要怀疑他是什么树精之类的。
邢灿先拱手作揖道:“杨五魁名动天下,学生久仰了。”
前明儒林读书人之间喜欢自称“学生”,并不是真有什么师生或者上下级关系,不过是自谦,端朝却没有这个习惯。杨无端听他这一句,便知这位邢山长颇有几分迂阔。
她回了一礼,笑道:“邢山长莫要折煞学生,学生不过空有几分运气,谈到学问之道,哪及得上山长。”
她不着痕迹地偷眼打量邢灿,见他虽然一身布衣,但洗得洁净熨得平整,在这深山幽林之中,倒显得比她身上的丝绸来得贴合入画。邢灿长得也好,宽额丰颊,鼻直口方,属于端朝相官最中意的那一类容貌,怎么看怎么公忠体国。
她和邢灿行礼厮见完毕,康桥也走上前来,撩起袍角跪地磕了个头,哽咽着道:“弟子拜见师傅。”
杨无端肃然受了他这一礼,并不急着叫起,而是看向邢灿道:“细思来,我这愚钝的徒儿入宗阳书院就学也已一年有余,多承山长教导,学生感激不尽。”
她又拱了拱手,康桥也跟着转向邢灿,又磕了个头。
“杨通判无须多礼,”邢灿还礼道,“此子禀性忠厚,又聪颖好学,人生极乐不过得英才而育之,该是学生多谢杨通判才是。”
他边说边发出一阵朗朗的笑声,惊得树枝上叶梢巅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探了探头,扑扇着翅膀飞到旁边的另一株古木上,翘着尾羽钻进遮天蔽日的叶丛中。
杨无端心头一松,看来邢灿只是有几分书呆子气,还不至于太腐儒,要是让她这么知乎者也的跟他扯一天,真是满口的牙都要酸掉。
她先示意康桥起来,然后极自然地道:“山长有所不知,枉费这孩子叫我一声师傅,我教给他的只是一些杂学皮毛,只怕耽误了他。”
邢灿眼前一亮,道:“不瞒杨通判,学生这次斗胆邀杨通判至宗阳书院一行,便是因为这些杂学。”
来了。杨无端心头畅亮,脸上却恰到好处地露出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惑然之色。
------题外话------
那位希夷善应真君和两幅楹是真的有,不过青城山三个字不是他写的,楹联也不是丁新语写的。杨无端是自己心中有鬼,所以看着人家像在讽刺。
曲径幽居神道迹;高山便是白云乡。
——佚名题青城山前山建福宫山门
(落款署:“戊宜署日周恢怀书”。)
晓钟历历,暮磬泠泠,细观个里机关,凡处境无非梦境;岚气重重,云身乙乙,饱看天然图画,不学仙也是真仙。
——佚名题青城山前山建福宫丈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