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三章 乱长安(八)(1 / 2)
潼关,最早的时候只是作为函谷关的备胎,在秦朝的时候略作修缮而已,对于秦朝的御体系,更重要的是函谷关,但是在光武帝时期,潼关作为防御西羌叛变影响到关中的重要性就逐渐的体现了出来,因此也渐渐的得到了修缮。
不过毕竟三辅之地还是属于汉朝的领地,这种处于汉帝国内部的关隘,也并没有得到物资上面多少的倾斜,所以也并不像后世潼关那么的雄伟和险要。
古代战争,关隘这种地形简直就是进攻方的噩梦。
就算是如今潼关并没有完善的城防,也宛如不可逾越的天堑一般,将皇甫嵩组织的攻势一波波的抵挡了下来。
只不过,胡轸防御得也并不容易。
皇甫嵩毕竟是久经战阵的将领,统帅起临时拼凑出来的军队,也丝毫不见到有一点点的混乱和障碍,河东的兵卒加上从弘农拉扯来出来的百姓和民壮,一波波的往上涌,似乎无穷无尽,不会断绝一样,给与了潼关的守军极大的压力。
有了皇甫嵩率领河东这些经过训练的兵卒作为骨干,有了杨彪这个弘农的头面人物进行鼓动,藏在弘农深处的潜力很快得就被挖掘出来,从宜阳,从陆浑,从卢县,从新城,从泉坞等等地方,一队队的兵卒汇集起来,一群群的民壮被组织起来,一辆辆的辎重车被驾驶出来,汇集到了潼关这里,汇集到了湖县。
有的民壮比较幸运,负责的是转运粮草,虽然辛苦一些,做牛做马死命搬运,但是至少不用像在潼关这边的民众一样,被征伐出来,在督战队的兵刃之下,跌跌撞撞的哭天喊地的去用泥土,甚至用自己的性命去填平潼关之下的壕沟……
皇甫嵩指挥得很是坦然,周边的兵卒也没有任何的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本身这个事情就是苦力,让这些民壮来做有什么不对?总不能让兵卒上去干这种事情吧?好钢要用在刀刃之上才是正理。
不过防守的胡轸带着的西凉兵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壕沟被填平,就算是再有怜悯之心也不可以,否则就是在害死自己,因此在大批大批的弓箭攒射之下,这些民壮毫无遮拦,一片片一队队一堆堆一层层的受伤,倒下,死去,和泥土一起翻滚在壕沟当中。
一些跌在壕沟之内,受伤却暂时未死的民壮,带着被箭矢穿刺的伤口,带着被壕沟底部尖锐的鹿角勾划出来的伤口,痛苦的哀嚎,绝望的翻滚。
而在壕沟的两端,不管是皇甫嵩还是胡轸,都漠然的注视着这一切,不曾有半点情绪上的波动,那些在壕沟之内沾染出来的血肉,似乎完全不存在。
这个时代的攻城围城,都是这样。
皇甫嵩多少还有一些底线,在壕沟填满之后,也就挥手让民壮退后,并没有押着民壮继续用其血肉去涂抹潼关的城墙,用民壮的生命去消耗守城的器械,虽然这种事情,也是一样是这个时代攻城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事情。
毕竟这里还是弘农,这个度还是要把握一下的。
在皇甫嵩身后,数十面皮鼓敲得惊天动地,沉闷的鼓声就像是一声声敲击在人的身体之内,激荡着心脏也伴随着鼓声一同泵压着血液,让人血脉贲张。
这个潼关,必须尽快攻下来!
皇甫嵩踞坐在一张皮马扎上面,身边甲士拱卫,神情肃穆,花白的胡须在风中飘扬,双眼紧紧盯着潼关,手指在掐算着什么,仿佛像是不停的计算究竟要怎样打,究竟要填进去多少性命,才能攻克下这个潼关!
金鼓声中,一队队的兵卒带着器械冲上前去,在一道道的指令当中,伴随着双方疯狂的搏杀,伴随着双方的肉横飞,伴随着攻城器械和城墙防御体系的一道道损毁,到了这个节点,潼关就宛如一个血肉磨盘一般,将这些不幸牵扯进来的民壮也好,兵卒也罢,统统搅了一个稀烂,将其血肉涂抹在城上城下。
而在皇甫嵩步兵战阵之后,却列着一队胡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