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家宴(1 / 2)
下午考察完华远的几个项目,李东晚上没有和班上同学一起吃饭。
六点半,李东到了华清嘉园。
之前不认识任强也就算了,现在认识了,李东走在华清嘉园中就是有些不得劲。
不过转头一想,也没什么好不得劲的。
这是当年的老华远地产开发的,现在的华远和老华远关系不大,要算也是华润置地。
自己和华润虽然是竞争对手,不过买套房子而已,也不算资敌。
何况华清嘉园这边的房子,华润早就出手了,看着现在翻了将近十倍的房价,该是他们心里生闷气才对。
……
安慰完自己,李东也到了华清嘉园房子门外。
4月份他来京城的时候,房子就装修结束了。
当时他让秦雨涵她们搬过来住,刚开始杨芸还不愿意,后来李东劝说了几句,加上秦雨涵帮腔,6月初杨芸才搬了过来。
秦雨涵平时要是不忙的话就回宿舍,店里太忙了就在华清嘉园这边留宿。
李东按了一下门铃,没一会工夫秦雨涵就打开门笑嘻嘻道:“来的挺早啊,菜还没烧好呢。”
李东一边换鞋一边回道:“下午事情不多,忙完了就过来了。菜没烧好没事,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不用,你坐着看电视吧,我给我妈打打下手就行。”
两人说话的工夫,杨芸也穿着围裙从厨房走了出来,见李东到了,杨芸轻笑道:“自己到处看看吧,家具买的时候你不在,也不知道你满不满意。”
华清嘉园这套房子,虽然用的是秦雨涵的名字买的,不过秦家母女都自认李东才是房主。
要不是当初李东不在京城,杨芸也不想让女儿出面签合同。
随着李东现在成就越来越大,杨芸的思想也在慢慢转变。
以前她觉得,两个人谈恋爱,那就得给女儿一些保障才行,所以当初在平川锦湖园那套房子用秦雨涵的名义买,杨芸觉得没什么不好的。
可现在李东生意做到这个地步,加上华清嘉园这套房子前后花了将近上千万,杨芸就觉得最好不要用女儿的名义了。
这要是传了出去,对女儿名声不好,说不定引得别人说闲话,说女儿只想要李东的钱呢。
杨芸什么心思李东也没去管,闻言笑道:“你们满意就好,对了,杨姨,秦叔来之前让我给你带了点东西。”
李东说着将一个包裹递给了秦雨涵,秦雨涵接过包裹递给母亲道:“妈,爸给你带什么了?”
杨芸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无奈,摇头道:“你爸就是闲的,非说天气热了,给我带一些必备品过来。”
一边说着,杨芸一边打开了包裹。
等看清楚里面的东西,李东一脸黑线,自己这老丈人真把自己当苦力呢。
驱蚊水、拖鞋、防晒品、墨镜、太阳帽……
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出去旅游呢,再说就秦家现在这经济情况,这些东西有必要大老远的从平川带过来吗?
不但李东无语,秦雨涵也哭笑不得道:“妈,爸还真够细心的。”
杨芸见李东盯着包裹里面的东西,有些好笑道:“你秦叔就是闲的,大概是觉得我用惯了这些,所以才让你带过来了。”
李东干巴巴地笑了一声,这时候杨芸忽然转身往厨房走去,边走边道:“还在烧着菜呢,你们俩先聊着,厨房交给我就行了。”
“妈,我给你帮忙吧。”
“不用,我一个人就行。”
……
杨芸进了厨房,李东在屋中转了一圈。
上次来的时候,刚装修好,家具什么的还都没有,也没居家过日子的感觉。
这次再来,家具和生活用品都买好了。
再看下来,过日子的感觉就出来了。
杨芸和秦雨涵都是女人,女人拾掇起房子,比男人要细心多了。
省委大院那边要不是保姆帮着收拾,就靠李东,那真跟住旅社差不多。
房子装修的不错,布置的也很不错。
楼下是厨房、餐厅、客厅、卫生间再加一间次卧和阳台,楼上则是主卧和两间次卧,另外还有个大书房和健身房。
杨芸和秦雨涵,分别住的是楼上两间次卧。
李东看了一圈,对秦雨涵道:“主卧你让杨姨去住就是了,空着干嘛。”
秦雨涵轻笑道:“都一样,房间多,主卧还这么大,收拾都收拾不过来。今晚你就别走了,睡主卧吧。”
李东挤了挤眉道:“你妈说的?”
秦雨涵失笑道:“本来就是你的房子,总不能把你赶回酒店去住吧。”
“那你来不来?”
“成天想什么呢!”秦雨涵轻啐一声,脸色微红道:“我妈在这,你可别打什么主意,要不然我就回宿舍了。”
李东无语道:“老夫老妻了,还脸红呢。”
“去你的!”
两人笑着打闹了一阵,等楼下传来杨芸的声音,两人这才下了楼。
吃饭的时候,杨芸开了一瓶红酒。
李东尝了几口菜,一个劲地夸赞道:“还是杨姨手艺好,做的菜特好吃。”
杨芸笑了一会,开口道:“好吃就多吃点,酒不够我这边还存了几瓶白酒,待会再开一瓶。晚上别回酒店了,在京城有房子,还去酒店住,钱也不是这么浪费的。”
李东连忙点头,杨芸见状笑了笑,接着道:“这次来京城待多长时间?”
李东想了想道:“大概也就三四天吧,接下来还有两三家公司要考察,不过得看情况,要是江北那边有事,后面的考察我大概就不去了。”
“是啊,现在公司事情多,老秦忙的都脚不沾地了,经常打着电话就睡着了。”
李东干笑道:“秦叔太敬业了,回头我给秦叔放几天假,让秦叔来京城看看你们。”
杨芸摇头笑道:“算了,要是被老秦知道是我打小报告,他能来才怪了。不说老秦,你自己也注意休息,公司从当初的一家门店走到现在,外人没什么感觉,我在远方做了那么长时间,比别人更知道其中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