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产业转移(1 / 2)
“我们接到了很多兄弟党派的善意,其中不乏执政党,对于很多有利的意见,政府已经进行了采纳!”总书记库尼亚尔对着所有兄弟党派表达感谢,然后继续道,“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和透明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当然主要还是要依靠我们葡萄牙自己的力量,兄弟国家的援助不会无缘无故的到来,如何更好的发展,在于这次的改革,党和国家会尊重人民的声音。”
谢洛夫不由得点头,这些话说的滴水不漏。库尼亚尔在独裁政府时代,靠写作为生,还是一个笔名很出名的作家,如何声情并茂的讲话,根本不是问题。
目前葡萄牙的问题,就是架子太大,可是凭借目前葡萄牙本土的人口已经照顾不过来了。任何国家都要弄一个齐全的产业,可是随着工业分类越来越多,一些国家的人口已经不足。葡萄牙在十年前的康乃馨革命之前,还是一个殖民帝国。一个殖民帝国应该有的架构都在,自然也包括不符合葡萄牙定位的产业,而这些产业实际上对比欧洲国家,没有一点优势。
保留这些产业没有多少利润,还占据了人力,拖慢了发展速度。葡萄牙国企比重不小,但不是一个完全的计划经济国家,应该算是一个混合经济国家。不能学习华约的办法,葡萄牙人也不一定能接受。现在就需要抛弃一些殖民帝国时期的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几个拿手的行业,把其他产业转移。
这就是谢洛夫和库尼亚尔总书记沟通的成果,不能用谢尔比茨基的想法,按照谢尔比茨基的想法,自然有两个结果,成功和失败,成功了好说,失败了可没有第二次康乃馨革命让苏联把这个重要地位的国家夺回来了。
葡萄牙有一个优势,这个优势叫做澳门。而且葡萄牙怎么说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正好适合现在的中国。以葡萄牙的国土和人口,中国能很轻松的化解掉葡萄牙现在吃撑了的后遗症,葡萄牙也不过就是一千零十万人。
葡萄牙只要给自己国家定义明确,不在背着前殖民帝国的心里负担。以现在谢洛夫给创造出来的环境,一定过的不差。很多殖民地和葡萄牙的矛盾早已经化解,而且挂着社会主义牌子的葡萄牙进入中国,肯定比北约国家更容易。
至于是不是剥削,是不是会有什么后遗症,总书记认为这不是问题,先富带动后富么。
在共产国际大会举行的同时,一些从各国赶来的宣传干部,也在和抗议人群的代表沟通,两方面的准备都在进行。这些干部都是经过选择的潜伏者,第一次沟通肯定没什么成果,主要目的是分化抗议者的人群。
1985年底葡萄牙有经济收入的人口454.6万人,而工人的数目是404.8万。下述部门所占比例分别是:农业、林业和渔业——24.3,工业——33.2(29,36),服务行业——42.5。
和希腊一样,里斯本也有证券交易所,不过规模没有雅典的大,因为华约考虑到了安全因素,希腊周围都是华约国家,安全环境比在北约背后的葡萄牙要好得多。
这种情况下,苏联就不能把整个华约的金融业放在葡萄牙,无法让葡萄牙赚轻松钱,不然的话,现在的葡萄牙也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
在库尼亚尔讲话之后,谢尔比茨基站起来发言,给库尼亚尔总书记的产业转移进行理论支撑,“根据马克思同志的国际分工论,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分工的深化又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的相互需要和互相依赖达到空前的规模。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国际分工深化、细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基础;而国际分工的深化、细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杜会生产力进一步”
“同志们必须了解的是,当今世界虽说没有到达最理想的状态,但已经具备了国际分工论的基础,先进国家必须带动后进国家,实现共同富裕。”谢尔比茨基侃侃而谈,在上百个兄弟党派面前一点都不露怯,理论知识真的比总书记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至少总书记不知道国际分工论是马克思说的,他还以为这是赫鲁晓夫原创的呢。
国际分工论还分成了苏联倡导的和资本主义国际分工论,总书记当然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区别,没关系,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知道,谢尔比茨基没有忘记提及两者的不同之处。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谢洛夫敢保证,和自己一样听不懂的人绝对不是少数。
“这绝不是宗主国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和第三世界的剥削关系,而是在平等的框架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平等的交流。”谢尔比茨基义正辞严的表示,这和资本主义国家主张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给了葡萄牙转移产业提供了理论保障。
热烈的掌声充斥在大会上,谢洛夫也随着众人对着站在主席台上的谢尔比茨基鼓掌,“不过?到底有什么不同?似乎后果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