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城外还有劝降声(1 / 2)
按照计划,彭辉和何方今天要继续攻城。
但是,一大早他们便接到了新命令:暂缓攻城。
暂缓攻城?怎么能暂缓攻城?
长社城中还有一千多汉军,不打得他们胆寒,他们可不会乖乖地把长社城双手奉上!
两人都是悍将,敢打敢杀,为了致太平敢把名豁出去,接到新命令之后,不禁有些意难平,立马跑去中军大帐找了波才,这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当然,他们并不相信李汗青那一套!
朱儁可是名将,还有另一位名将皇甫嵩就在宛城,随时都有可能率援军打过来,若是误了战机,黄巾军很可能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可是,任他们如何劝说,波才就好似听不进去一般,执意暂缓攻城!
他们不能理解波才的苦衷,也不敢跟波才置气,于是只能暗自把“李裕那个义务军机的家伙”恨上了。
当波才派去的人找到他们时,他们两个正在生着闷气,但一听“波帅有要事相商”,也不敢怠慢,匆匆地便跟着传令的亲兵赶到了中军大帐,也见到了“李裕那个贻误军机的家伙”。
不过,他们还不认识李汗青,也就不知道李汗青就是那个贻误军机的“李裕”。
直到波才把李汗青发现的问题和“将计就计”的计划详细讲完,又补了一句,“这次多亏了李裕,如若不是他发现了问题,我们可能很快就要吃个大亏了!”
自家知道自家事,他可不认为自己能像朱儁那般的名将懂军事!
想来那朱儁很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在计划着该怎么夜袭放火呢!
彭辉和何方听罢尽皆老脸一红,连忙冲李汗青抱拳一礼,“原来你就是李裕啊!果然是少年英雄啊!”
他们虽然也不通晓兵法,但刚刚波才把其中的凶险解释得很详细,他们也知道是自己着实没有李汗青的本事强,心中对李汗青的那点怨念顿时便化作了羞愧。
虽然搞不懂两人为何会脸红,但李汗青还是连忙抱拳还了个礼,“小子李裕,见过两位将军,两位将军过奖了!”
说着,他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此计虽是将计就计,但我们无法确定汉军会不会来夜袭,也不确定他们什么时候会来,这就好比千日防贼,凶险叵测,还望两位将军能做好万全的准备,最好……将靠近密林和草地的营帐里都换成军中的精锐!”
世上本就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但将计就计本就是剑走偏锋、兵行险着!
“对对!”
两人连忙附和,“我们这就去安排,反正今日不用攻城,就让兄弟们轮流睡觉,养精蓄锐!”
两人连忙告退,出了中军营帐,可是,刚走出没多远便听得远处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
这歌,他们熟悉,这首民谣已经在中原民间流传了数十年,太平经里都有借用啊!
这首民谣说的自然是西北边患为广大民众带来的苦难,也正是李汗青那封劝降信的开头。
窦平的人已经吃完了饭,便按计划堵到长社城四门外去劝降了,一个个吃饱喝足,精神抖擞,纷纷扯开嗓门齐声大吼。
那吼声之高比之高音喇叭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城外整个营寨里都清晰可闻,长社城中每个角落自然也清晰可闻。
先前朱儁那两个亲卫行动迅速,将射进城里的劝降信全部收缴了上去,可是,手快的人已经看过了劝降信的内容,消息也悄然传开了。
但那口口相传的消息可没有这振聋发聩的劝降声来得震撼。
朱儁正召集了众将在回驻商讨夜袭事宜,听到了城外传来的吼声,心底不禁泛起了一丝苦涩味道。
看来黄巾贼中也有高人呐,竟然能把攻心计运用得如此熟稔!
听到那吼声,帐下的一众将领也已变了脸色。
贼人这是在仿效四面楚歌啊!
那振聋发聩的劝降声连他们这些军中宿将也听得心境动摇,更何况那些百姓呢?
当下便有一员将领冲朱儁一抱拳,“大人,贼人攻心之计厉害,只怕城中百姓有变,我们不能再等皇甫大人的兵马了,唯有尽快攻破城外的贼人,才能安抚城中百姓呐!”
“是啊!”
其他将领也连忙附和起来,“只怕迟则生变呐!”
朱儁自然也知道情况紧急,只是,敌众我寡,如果没有皇甫嵩的援军助战,即便夜袭能成功,怕也伤不到城外黄巾军的根本!
可是,看到手下一众将领都生出了惧意,他也不敢再坚持了,“罢了!不论皇甫大人的援军能不能赶到,今晚都要行动……”
劝降声响起不久,李汗青也出了中军大帐,听到远处那振聋发聩的劝降声,不禁嘴角一翘,扬起了一丝得意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