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四章 情报(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帝国重器 !
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经理是中船的副总经理,放在船舶工业部还在的时候,至少也是副部级的领导。
而巨型总段造船法在胡文海手里,半年完成一艘船的奇迹一般的表现,当然不会逃出他的关注。
巨型总段造船法缩短了船舶建造的周期,减少了船台占用的时间成本,让一艘船分成几个巨型总段进行齐头并进式的建造,技术进步相当显著。
然而巨型总段造船法也有它的“劣势”,那就是对管理、工艺和技术的高难度要求。
历史上九十年代韩国人发明了巨型总段造船法,当其实计算机仿真技术成熟,计算成本低廉,可以说这种技术的出现就是捅开了造船业和电子业的一层窗户纸而已。
但“仅仅如此”,中国造船企业能够推广巨型总段造船法,却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
技术、装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以及对管理上的要求。
巨型总段造船法需要各个体型巨大的分段,公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很抱歉,以八十年代中国国企工人的责任心水平,这真是强人所难。
技术上胡文海虽然做出了突破,但迟迟没有国企造船厂出头,不得不说管理上的难题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改变这种管理难题,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管理问题,而是国企体制的问题。不解决产权和管理权明晰的缺陷,管理问题是无解的。
巨型总段造船法。对中船来说。也就成了看得见吃不下的“鸡肋”。就算有再大的利益诉求。可国企改革这是通了天的事情,绝非中船一家能够撼动体制。
虽然有着这些困难,可中船仍然对巨型总段造船法相当关注。不是他们不想推进这项技术,而是目前有着无法解决的体制问题。
李经理点头,面沉似水,却不知道应该向谁郁闷的发火,只好压抑着说道:“我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小胡同志开发的这项技术。相信有着改变当前世界造船业格局的能力。”
说起来,胡文海重生十多年、快要二十年,也有些习惯了这个时代的效率。从他要做的几件事来看,除了海军,每一家的反应速度都算不上快。
中船明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有利可图,而且是有巨额利润可期,然而限于体制,上层却始终无法推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进步。
空军、航空部呢?85年初-14战斗机就已经送到了北航,但到了年末熊猫国产化项目组才组建完成。
陆军倒是还好,有七十亿项目在前面勾引着。军工部门倒是能够自发的努力工作。
然而胡文海寄予厚望的igt功率半导体,这都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上面却迟迟没有决定。
这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需要下层推动上层跑的年代。小岗村的分地,推动了包产到户,马胜利的承包推动了企业改革,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倒推了市场化的进程。诸如此类,胡文海也早就已经明白,这是一个“摸着时候过河”的年代。
下面先做出成果来,上面再给个确认。任何改革,开始都是诞生于灰色地带。
巨型总段造船法也是如此,要靠中船自身去搞,这在体制上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只能是下面先做出成绩了,上面看到“可以!”,然后再给个名分。
所以就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推广来说,胡文海反而没有什么沮丧的感觉,因为他从来也没把希望寄托在中船的上层上面。
八十年代的中国,总有穷的要活不下去的人或者单位,是愿意为了钱铤而走险,搏上一把的。
只是现在还不到时机而已。
“既然李经理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那就简单了,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胡文海整理了一下思路,不疾不徐的说道:“我手上有一家造船企业,新科重工也就是渤船的民船生产部分。要上巨型总段造船法,渤船的基础是可以的。但巨型总段造船法仍然是建立在传统造船工艺的基础上,传统造船设备仍然是决定造船速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这个李经理也清楚吧?”
“当然,我国造船业在造船技术和工艺上,仍然距离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李经理点头。
“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我目前承包了渤船民船部分,明年开始我会向渤船民船部分增资三亿人民币,用于引进国际先进造船工艺和设备。中船可用这部分增资引进设备,向银行抵押贷款资金,建造海军需要的大型远洋渔船。三年承包期满之后,掌握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渤船回归中船行列,而由海军来偿还我的这笔投入,你们看如何?”
中船的李经理和池秘书面面相觑,一时有点无法理解这个有些复杂的计划。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在心里将这些关系捋顺了,然后不由为这个方案感到叫绝!
简单的说,这是一个三赢的方案。
胡文海相当于白拿承包期三年内的引进设备折旧,由此带来的利润可绝对不会少。而中船也相当满意,没有风险的白捡一个成熟的巨型总段造船法船厂,有了这个样本系统内复刻那就容易的多了。
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海军。这相当于胡文海拿出自己的钱,给海军造远洋渔船,这要怎么说才好?
池秘书心底感慨,胡文海年纪不大,可真有点急公好义的感觉了啊!
不过胡文海其实也是无奈,八十年代真的不是一个私人资本发展的好时期。在他的计划里,到九十年代初。他要做的工作不是赚钱。而是夯实根基。
大河有水小河满。八十年代向国家每让出去的一分利,在九十年代以后都能收获一千倍的回报。三十年后就算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又比的上一个中石油么?华为能比得上工商银行么?
胡文海看的很清楚,中修是读做中特社,写作guo激azibenzhuyi。再怎么改革,始终是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相关产业在的话语权,其实是比金钱更加有力量的东西。
以新科如今的体量,真是再要发展。那就绝无在国内社会上保持这样低调的可能了。而在八十年代这个时候,搞出一个全国皆知的私企旗帜来,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嫌弃死的不够快啊。
他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拉着国内这些笨拙的国企和体制内的力量小步快跑。从下而上,尝试引导一些行业的提前成熟。
钱这东西,说实话他想赚多少都能赚的到。重生后小时候他甚至想,上天虽然没给他什么重生后的特异功能金手指,可脑袋里的知识,却堪称金大腿级别。
只要他想。九十年代后,随便做什么产业成为世界首富都不算很难的事情。
可人总要有些追求不是?钱如果不是问题。那当然就要追求一些自我实现方面的满足。
要说烧冷灶效果最好的,除了现在穷的叮当三响,未来注定要高富帅的海军,还有哪家?
胡文海是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抱紧了海军的大粗腿的嗯,现在还不粗,不过他会赶快把这条大腿养粗了的。
池秘书怀着复杂而激动的心情,看向中船的李经理,再看向渔业局的邵局长。会议室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本帐。
但是不管如何,这间会议室里此时说话最管用的三个人,已经达成了共识。
“我想我们能接受这个方案,当然,这需要我们中船王总经理的亲自首肯,以及公司党委会议的通过。不过我先表个态,我个人倾向于支持这个计划。”
李经理这番话让池秘书高兴了不少,邵局长则接着说道:“渔业局当然没说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海军开发远洋渔业业务。除了资金,技术、人员、资料,我们都可以拿出来和海军的同志们合作!”
“谢谢,太感谢了!”池秘书欣喜不已,对邵局长充满感激的点了点头。
“等一等,请大家等一等!”
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魔都水产大学的郎教授站了起来,皱眉道:“各位领导,你们上层的合作我不懂。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我必须先说出来,这也是我今天出现在这里的意义。”
他沉稳的等着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这才接着说道:“我仅就我的专业领域提出一个问题,即使是通过改造福清级补给舰搞远洋渔业服务和海上加工,远洋渔业资源资料、世界海洋水纹资料,以及远洋航行等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我所知,在这方面我国的积累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这些资料,就好像古代商人去草原寻找游牧民族交易,却不知道如何追逐水草来找到游牧民一样。最起码,我们手上要有一个世界各大渔场,远洋渔船分布的资料吧?”
听到郎教授这么说,会议室里所有人顿时又看向了胡文海。而胡文海,则看向了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丝毫存在感的总参三部的那名“某技术军官”。
第二百八十四章
“好吧,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说。”
池秘书假意咳嗽了一声,揽过了话头来,强行宣布了会议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