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大连居然是这么来的(2 / 2)
看着中国技师们心领神会全神贯注的样子,孙纲从心里感觉到欣慰。
可很快,让他更“欣慰”的事情就来了。
老狐狸把克虏伯的装甲搞到手了,同时,还有大口径的要塞炮和其他好多武器。
原来,甲午一役,日军进攻金州一线险些得手,让中堂大人意识到了旅顺后路防御力量的薄弱,这一次,中堂大人是不管花多少钱,说什么也要把“东方直布罗陀”弄得固若金汤了。
旅顺口的炮台防御工事从光绪七年(1881年)开始修建,先后在馒头山,黄金山,老虎尾及旅顺后路的椅子山,案子山,松树山等地修筑海陆炮台数十座,配备的都是从德国购置的克虏伯后膛大炮,口径有80毫米,120毫米,150毫米,210毫米和240毫米等,总计65门,火力十分强大,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大连湾“地险水深,山势回环”,大连湾炮台也开始修建,主要由大连湾中路的和尚岛炮台,西路的老龙头炮台和黄山炮台以及东路的徐家山炮台组成,配有150毫米,210毫米和240毫米克虏伯后膛火炮24门,这些近六十余座的炮台要塞群构成了整个旅顺口和大连湾的防御体系。
总体上讲,旅顺口和大连湾的防务还算坚固,但金州阻击战的事实表明,旅顺口的后路防御相对海面方向要薄弱很多,如果再爆发战争,难保不被人抄了“后院”,所以如何加强旅顺口和大连湾的防御,成了老狐狸的一块心病。
自从自制战列舰计划启动,孙纲就上奏光绪皇帝,指出了旅顺口和大连湾后路的防御应该加强,并请朝廷同意整修挖深旅顺和威海卫军港,以容纳将来建成的吃水更深的战列舰,老狐狸也跟着上奏,说“旅顺,威海为拱卫京师门户,大连湾为造船之所,非有重兵把守不可”,提出购买德国大炮,加强军力。朝廷也担心旅顺等军事要地防守不严,京师将直接受到外国的军事威胁,所以都同意了,而且,由此还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副效果。
由于“北洋船运公司”的成立,加上海上贸易航线的不断拓展,各地商旅云集,大连湾很快成了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远近视为乐土”,人口也大量增加,在李鸿章的建议下,清廷裁撤金州厅,改设大连埠,海港城市大连就此成立,之所以叫“大连”是因为这里近海处岛屿众多,“俯瞰皆为链状,土人称为链岛”,遂定名为“大连”。
“原来‘大连’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马玥知道后高兴地说道,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呵呵。”孙纲笑道,不过,因为他们俩的缘故,中国又多了一个繁华的港口城市,“东方明珠”大连,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可是比打败了日本人还大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