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授意作乱(2 / 2)
京都今年从开始就不大太平,二月因立太子之事闹得人心惶惶,三月大皇子逼宫之事闹得父子反目,大皇子被贬为庶民,奚家被抄家灭族,梅贵妃被赐死;六月又因江南贺家之事皇上大怒,贺家被抄家主要涉案男子被斩,一干官员落马;八月有官员复提起立太子之事,严明‘太子乃是国本,不得不立’……
皇上膝下除却被贬为庶民的大皇子还余下四个儿子,成年有三人。二皇子本为先皇后所生,为嫡子,身份自然尊贵。自先皇后去后,皇上并不曾在立皇后,如今后宫分位最高者为皇贵妃,是先皇后的同胞妹妹,却不得宠,膝下也无一子。因而二皇子地位最为尊贵,外族清贵,又兼之占了嫡子的名头,呼声甚高。三皇子虽为妃所生,外族不显赫,且身有残疾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储位纷争之外的,他也有自知之明虽因此并不参与储君之争,不过文采斐然又兼之礼部之事颇得士林学子称赞,皇上也颇为喜欢这与大位无缘的三子。四皇子虽是贵妃所生,但贵妃早逝,外族也大多辞官归隐,但在士林朝野中颇有名望,学生甚多,可四皇子生平不显赫亦无多大出彩之处,朝中支持他者不如二皇子。行五、六的皇子皆早夭,如今七皇子为三皇子同母幼弟,如今才不过六岁幼龄,看不出什么,不考虑。
本来二月份欲立二皇子为太子,却因朝中大皇子一派竭力反对,又有皇上正值春秋,立太子一事言之过早,将立太子之事搁浅。如今太子未立,皇上意向未明,而几位皇子已经长成,虽表面上因大皇子之事平静不少,但暗里波涛汹涌,纷争不已。毕竟谁拉拢活动有力,谁就有可能获胜,因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牵连的官员不知道有几,如今战火却从京都燃向了江南……
张致远为纯臣,只忠于皇上,而且深得圣眷,并且日后必定是江南盐政重臣,在江南文人士林中也颇有清名。自然是值了拉拢的对象,偏他立场坚定,油盐不进,并不为之所动,在几派人中便是一根硬骨头。之前碍于他身兼重任,兼之简在帝心,几派人并不敢轻举妄动,但如今整顿盐政沉疴,所牵扯范围甚广。江南盐商虽没有权势,但他们有银子有门路,从‘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谓之小商’这句话就能看出盐商有多富裕,做皇子的也需要银钱不是。因而张致远一些动作太大,已经碍了别人的路,成了挡路虎,既然不能拉拢的话,那么……
二皇子对张致远早就非常不满,如今储君他最有可能,需要大量的银子来拉拢朝中重臣。与贺家同谋已久,就是宫中那原本得宠的贺家妃子就是他在背后使了力。当贺家倒了时,二皇子就对一干人等恨极,尤其是好几次不为他所动的张致远更是暗恨在心。原本那巡盐御史是大皇子的人,他与贺家的意思便是让他们一派的人坐上那位子,如今也落了空,怎么不让作为天之骄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皇子恼怒。还有朝堂上的人,他本就是嫡子,老三那个残废不能和我争,倒是老四闷声不吭的得到了他外族支持也就罢了,朝堂上竟还有那么些人想要支持他,好几次争斗下来险些引得皇父猜忌!诸多不满加起来,二皇子便授意江南那边的人手,你不是不支持,又碍着我眼,那还不足消失了才好!便是如此,才有了盐城的闹剧。
至于盐商哄抬盐价之事背后看似是盐商们趁乱打劫,但背后肯定有人指使。有些人便是怀疑到四皇子头上,但四皇子素来给人印象便是不知变通,因而这事就是说了也不怎么会怀疑到四皇子身上去。若是真的话,那之前牵扯出来丝毫没波及到了四皇子半点,皇上也对这个儿子满意了不少,上月还派了工部的差事给四皇子。
再来说张致远的盐城之行,张致远和乌道生也发觉这次情况有险,自然不敢怠慢,带上的下属官吏足有几十人。到了盐城之后没说到驿馆休息,就到了聚众闹事的村庄。不理会谄媚的盐城的都转运使等一干官员,转眼看那些个村民脸色蜡黄衣着褴褛,日子过得定然不好,再去瞧就连跟在盐城都转运使身后随从都是身着上好的锦袍,心里更是恼怒!
待到张致远表明身份后,那些忿怒的村民有些冷静下来的,向张致远精明他们聚集起来的原委。原来盐城的官员收取盐时刻意压低价钱,还缺斤少两,很明显的转眼这些官员就将私扣下来的盐当作私盐贩卖了。待到东窗事发,这些官员却是把无辜的村民们推出来当替罪羊,随意抓了几个晒盐的村门投进牢狱,就当着私盐的事了结了,私底下却中饱私囊,生生的将盐民们推向了死路!苦了百姓养肥了一众贪污的盐政官员!
张致远沉着脸听村民们述说,他身后跟着的盐城都转运使抹了抹脸上的冷汗,朝人群中使了使眼色。(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