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铁血之路(六)(2 / 2)
当然,这些钱帛不在手中,不过可以打欠条啊。难道符昭寿还会少这个钱?
大军返回京城时,就可以兑现了。
又谈了好一会,各怀心思散去。
前来讨伐的,想的就是胜利了,可现在却在为失败做准备,大家的心情可想而知。
宋九又找到另一个人,他以前的仇人,史珪。
此人能算是一名勇将。
其实奸臣大多数是有本事的人,奸将也是有本事的将,如王侁与刘文裕,若无才干,能得赵匡义信任?若石汉卿与史珪不能打,能得赵匡胤信任?
此人在开宝年间曾贬到光州,光州灾荒,他不等上报,就削价出售货物粮食,活人性命无数。后又疏浚惠民河从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长的运河,几十天就竣工,百姓认为便利。
因为此人品行不好,于是许多士大夫说他喜用小恩收买人心。
话是一分为二说的,此人操守是不大好,就是宋九现在同样不放心,那怕准备拉拢他,都不打算说多少真话。
可这些政绩确实证明他有一些能力的。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因为做错了事,就将其对的一面全部否决。
之所以找史珪,是因为此行史珪是押队部署,有数千名手下,其次上午会议时,虽有一些人赞成赵匡义圣旨,然而皆不大坚决,包括曹彬在内,只有史珪与宋九竭力支持赵匡义的圣旨。
“史将军。”
史珪有些尴尬,当时他虽不象石汉卿那样做得过火,也在暗中向宋九施一些小黑手,此一时彼一时,两者如今地位悬殊太大了,若是宋九想报复,史珪前程会很不妙。
“过去的事史将军就勿用记在心上,汝你可读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将相和,国家才能兴盛。”
“宋公,属下惭愧啊。”
“不用,君今年六十有一,仍上战场杀敌,为国效劳,有何惭愧之有?不过我有些不好的预感。”含蓄地说出担心,然而这个人,宋九绝对不会掏心窝的。
“啊,宋公说得有理啊。”没理也有理,宋九主动亲近他,欢喜都来不及呢。
“所以未雨绸缪,若遇到不测时,我望史将军率领部下向我靠近。”
史珪很聪明,这是宋九为防万一的,不知道他拉拢了多少人,但肯定有杨业,仅是杨业作为前行,帐下就有一万多名将士了,况且还有李继宣这样的勇将。
于是额首。
宋九回到帐中开始写奏折。
想不出原因不说,但想出来了,也没有必要过份谄媚赵匡义。
直接在奏折里将他的想法一起说出来,只不过说赵匡义策略失误时,语气很委婉。
一开始就错了,曹彬失误,更将整个北伐推向了深渊,而诸将争功产生分岐,那不是深渊,是准备将宋军从深渊里打入十八层地狱,万劫不复!
因此宋九提出了两个策略。
上策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立即撤军,派重兵于边境回防,防止辽国报复。
这一战花了不少钱帛,劳命伤财,但辽国更难受。
前后数战,击毙或俘获了两万多辽军。燕云大半地方生生打残了,相信为了从后方征调大军,辽国还要花费很多钱帛,以后各部解散,难道一点赏赐也不给?又得要钱。
数次大败,辽国威信在下降,各部离心,以后宋朝会有很多操作的空间,挑唆他们叛乱。
说不定因为耶律休哥正确的做法,龟缩在幽州城中,也可以派斥候散布谣传,说耶律休哥顶着辽国唯一于越的官职,胆小怕事,不敢出战,导致整个燕云满目苍痍,可能萧燕燕动怒处罚耶律休哥,好让辽国自毁长城。
还有呢,那就是乘辽军未达之时,可以大肆获掠百姓回去,但这个宋九未写,有利也有弊,掳得好会起作用,掳得不好辽国援军杀来,可能会拖累了时间。
不一定要拿下燕云,其实象这样的北伐,若是进行三四次,拖也将辽国拖下了水,说不定直接导致辽国四分五裂,那不用打,燕云十六州也回到宋朝的怀抱了。
下策就是占领。
不是占领幽州,来不及了,曹彬也没有这个才能攻下幽州。
而是立即派中使数下圣旨,强行将东路两军转移,一部分转到边境防御,一部分转达飞狐关,从飞狐关兵分两路,一路到蔚州,一路到云州,集中优势兵力与辽国交战,杀退辽军后,广修砦堡,甚至还可以将古长城翻修,将飞狐关,云朔寰应蔚五州占领。治理两三年后,百姓归顺,边防巩固,再徐而图其他数州。
开疆拓土固然是好,可是宋九担心一是来不及了,说不定这个奏折到了京城时,可能辽军援兵直扑蔚州了,其次东路两军师老无功,将士沮气,再辗转到山后,士兵困乏,可能不但不能击败辽军,反而会大败。因此宋九说它是下策,最好不要取。
至于其他的办法,无论是等粮去涿州,或者与米信会师,继续执行以前的策略,那都是不可取的,策都不是策了,而是等着死吧。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