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大顺王朝建立(2 / 2)
而地方官增加了省一级,设节度使,相当于明代的巡抚。不久,又仿照明朝巡按御史的制度,在各省加派巡按直指使,代表中央司监督之责。其他道、府、州、县设防御使、府尹、州牧、县令等官。
而这样的官职制定,其实就和大明朝一样,最多就是改了一个官名,内容和官职权限也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也根本未改变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果,无非是单纯的改朝换代而已。
第四、在军制上,定五营的名称为中吉、左辐(辅)、右翼、前锋、后劲;旗纛前营为黑色、后营为黄色、左营白色、右营红色、中营青色。军职设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等官。
而军队也加强了军事训练和纪律。规定马兵越乱行列者处斩。所骑马“腾入田苗者斩之”等。而后一条纪律显然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
第五、在经济方面,除了继续坚持“三年免征”赋税的政策以外,还对明朝官绅实行追赃助饷,即没收官僚贪污所得钱财充作政府经费和军队粮饷。
为了平抑物价,便利民间贸易,废除了明朝崇祯年间官私所铸薄恶小钱,开炉铸造永昌通宝,大钱值白银一两,另铸当十、当五钱。
而追赃助饷政策,却把官绅阶级完全推到了闯营的对立面。虽然闯营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对此有所反对,可是李自成这些人都是造反意志特别坚强的,对大明王朝的仇恨都是刻骨铭心。比如:闯王李自成怎么样也不肯投降朝廷,情愿钻山沟也不愿意象征意义的诈降。而且为了造反竟然肯把自己的妻儿杀死。而文官代表宋献策虽然是个举人,但他也是饱收大明官府的欺压,与大明朝是势不两立的。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闯营的文武们一致同意了追赃助饷政策。当然,这也能解决目前闯营军饷、粮草的供应问题。
但毫无疑问,闯营本质上是建立了一个封建王朝可,又把封建王朝的支柱——官绅地主阶级推向了对立面,这就注定了他的政策是延续不下去的。
虽然此时闯营的势大,控制了大片地区,但地主武装也利用了自己的地方宗族势力,在边远山区等薄弱地点,与闯营展开了激烈的游击战。虽然这样的战斗对现在的闯营影响不是很大,但只要闯营落魄,那些地主武装一定就会落井下石。所以说,这个政策也就是个,只有泄愤功能,却给闯营带来很多敌人的恶法。
最后,就是开科取士。为了搜罗人才担任各级官员,由礼政府出题,科举选官。而中式者将授以府、州、县官。
而李自成的太原建国标志着明末来到了“三国争霸”时期。这也意味着,顺军在此时的实力已经不亚于大明王朝了。
而在此时,明朝为了防范清兵入关,在山海关至北京一线设置了辽东、山海、昌平、保定四个总督,宁远、永平、顺天、密云、天津、保定六个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个总兵官,可谓是大帅如云,防兵如蚁。
但由于事权不一,将帅怯懦,士气低落,这兄属于督标、抚标、镇标的明军根本无法有效地调集起来对付清军。各路兵马或是没遇见敌军就先行逃窜;或是故意避开敌军的正面攻势,远远地逗留观望;或是保持距离跟在敌军屁股后面,充当清军的收容队。
可这么一来,清军入关以后也极为轻松,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抵抗。而畿辅附近的明军也就更不可能西行围剿已经建国的顺军了。
可是闯营的建国也已经触及到了大明朝廷的底线,再怎么说,也要把这支声势最浩大的、离厩最近的、首先提出改朝换代的农民军给围剿掉。
可是不可能调动畿辅附近的明军,河南的汝宁军和黑云军又对朝廷的谕令是阳奉阴违,都是按兵不动,那么唯一有希望对抗顺军的,只有陕西的三边总督孙传庭所率领的秦军了。
ps:
由于现在已经到了本书的**,几块战场都是同时开战,为了保证事情能交待清楚,可能时间线上有些交叉,请读者朋友们注意。我也尽量描述得清晰一些。
还有:关于书评“精华”的回复,本来我也不十分在意,只要有书评就给精华,但发现这对订阅的朋友很不公平。为此,没订阅的人我将不给“精华”,不回复了。请谅解!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