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清军出关(2 / 2)
在汝宁军中,有三大铁律:一是不得当逃兵;二是不得投敌;三是不得侮辱民女。只要是犯了铁律,不仅立斩不饶,而且家属也要受到牵连,所以这些军官就想要吴世恭高抬贵手。
吴世恭闭上了双眼,心中是万分不舍。可是这三条是自己亲手制定的铁律,是维系着汝宁军纪律的一条枷锁,更是汝宁军维持崇高品德的一个基础,所以吴世恭绝对不会去亲手破坏它。可是赫飞他们说的也对,那彭勇确实立过很多功劳,与吴世恭的私人感情也是相当的好,所以这让吴世恭是万分心痛。
“给他准备一桌上好的酒菜,吃完以后让他自裁吧!留全尸,给个上好的棺材。我就不再去看他了。回去就说,他是战场上牺牲的。我们也只能帮到这一步了。你们这些军官也要引以为戒,还要把这事传达到每一位兵丁那里。我不想让这样的事再发生了。”说完以后,吴世恭就蹒跚地离开了。注视着吴世恭的背影,赫飞他们感到吴世恭仿佛是老了几岁。
此后,汝宁军中就对获罪的军官和立功士兵有了这样一个处理方法,起码给予了他们一个体面的死法。虽然依然是维持着军纪,但执法的时候也是人性化了许多。
虽然吴世恭在德州擅杀山东总兵丘磊,可消息传到朝廷以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还是腾不出手来处理这一事件。因为此时的清军还在关内呢。
而汝宁军在德州休整的时候,多尔衮率领着清军也携带着缴获加快地向关外撤离。一开始他们是马不停蹄地要离河间府越远越好,可是随后清军就发现:并没有什么其他明军再靠近自己了,于是清军又开始胆大了起来,他们依然恢复了抢掠的本性,在归途经过的城池中一路扫荡了起来。
而首辅刘宇亮在得知了汝宁军获胜以后,他依然按兵不动,根本不敢带军与清军交锋,这使得清军的抢掠更是肆无忌惮了。
于是清军顺利地集结北上,经天津卫向东,三月,清军从青山口出塞,安全回到辽东。清军这次远征纵横二千多里,先后败明军57阵,攻陷了五十几座州县和山东省城,杀明朝两名总督和百余名各级文武官员,俘获人口牲畜共计四十六万多,其中包括亲王一名,郡王一名,掠夺白银近百万两,其他各种财货无数。
而他们唯一的一次败仗就是受挫于汝宁军的手中。可是汝宁军千辛万苦得来的胜仗,却未拯救出一名被俘掠的大明百姓,也未夺回一两被抢掠的白银。汝宁军唯一收获的是,对清军那种必胜的信心。
而大明朝廷在警报一解除,就开始对失事诸臣进行了严厉的惩办,由于这一次清军为害甚烈,所以这次的惩办也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酷。而主持此次惩办定罪的正是此次抗清的总指挥——杨嗣昌。
首先当然是首辅刘宇亮的下台,由薛国观接任首辅。
之后就是把罪名分为了五大类:分别是“守边失机”、“残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帅”、“拥兵观望”,统称叫做《五大法案》。
接着兵部和刑部开始认真审核了。之后一队队缇骑带着逮捕的圣旨开始出京。
特别指出的是,战死沙场的卢象升,他的后事却相当凄凉。
杨嗣昌一心记着卢象升的仇,就是想要给卢象升治罪。那么杨嗣昌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强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于是杨嗣昌先后派出兵部的三名探骑去查看卢象升是否战死,其中一人叫俞振龙的,他回来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
这不是当众打了杨嗣昌的脸吗?因为杨嗣昌早就在崇祯皇帝耳边吹过风,说卢象升未死,他就是畏战逃跑了。于是为了隐瞒,杨嗣昌就把俞振龙鞭打了三天三夜,都要把他给打死了,就是要让他改了证词。可俞振龙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死也不肯改证词。
之后,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还是故意刁难,直到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真是英灵不得瞑目啊!
从此事可知,杨嗣昌虽说是位忠臣孝子,也小有能力,可他其他的品格真是有些低劣啊!
相对而言,全军溃散的高起潜却安然无恙,只是丢了差事,暂时躲避到宫内去了。
由此可见,这次的定罪是有多么的不公平。
可是吴世恭也根本不会关心这些,在闻知清军出关,又等待到杨如松的两个协援军以后,他就起点着大军,准备离开德州返回汝宁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