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拓跋部落(2 / 2)
要不怎么说拔拔部在边境三部当中实力最强呢,人家上面有人花涂担心的,也就是这个,那么拔拔部后边的靠山是谁呢,正是西部鲜卑五大人之一,推寅部
这推寅部,说出来,后世怕是没几个人知道,但这个部族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一说出来,那肯定是家喻户晓,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拓跋没错,就是建立了鲜卑人最久也是最强大王朝——北魏的拓跋部。
关于拓跋部的来源,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说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子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被封在北土(即今中国北部地区)。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的后代。不过这个说法,神话色彩很强,估计,是后来拓跋部统一中国的北方,建立起强大的北魏王朝之后,为了能让自己的出身更加的光辉,也更加的符合汉族人的正统观念,才集思广益,编造出来的。
另外一种说法,也是稍微靠谱一点的说法,说拓跋氏老祖宗,叫拓跋毛。当时拓跋毛率领的拓跋部落,在后世的东北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活动,过着游牧生活,不过呢,拓跋部的实力十分的强大,拓跋毛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这里面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部落,也就是说,拓跋部因为实力比较强大,成为了大兴安岭地区一个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
拓跋毛死后,相传五代,拓跋部就传到了拓跋推寅手里,当时正值东汉年间,大约是光武帝刘秀的建武16年左右,东汉王朝经过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统一,并励精图治之后,国力日盛,大汉朝的军队四面征伐,威名远播,东汉王朝的商队也是行遍域外诸国,将中华文化的昌盛与中原王朝的富强远播四方,佛教就是在这个时候,感觉到中土太平盛世,文采风流,为了能在天朝大国的思想领域分得一杯羹,开始谋划大举西进的。
东汉王朝的强盛气息也传到了远在大兴安岭过着半原始,半奴隶生活的拓跋部落当中。一件件精美的汉族商品,让拓跋部落的土包子们目瞪口呆,那雍容华贵的服装,巧夺天工的金银玉器,让拓跋推寅大开眼界,也在拓跋推寅的心中扎下了对东汉王朝文化的向往。所以,在拓跋推寅的权力稳固之后,他力排众议,决定举族南迁,想中原文化地区靠拢,他要让自己的部落能够吸取汉朝的文化,而后快速的发展起来。
这拓跋部是个大的部落,而且这一个大部落之中又有着很多衍生出来的小部落,这么多的人进行迁移,是件十分浩大的工程,毕竟部族搬迁不同于行军打仗,这是个慢工细活,需要足够的时间慢慢的适应。所以拓跋推寅终其一生,也没能把这个部族带到汉朝的疆土边上,当他老去的时候,拓跋部落已经从原来的居地南徙千里,来到一片新的天地中。史书记载,这个时代的拓跋族“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这个所谓的大泽,大约就是后世的呼伦贝尔胡,这边天地,也就是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拓跋推寅终其一生,未能看到自己的部族进入汉地的那个时刻,不过他的这份壮举,给拓跋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原先拓跋部在大兴安岭的时候,更多的是以狩猎为生,而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才真正的进入了游牧时代,这也就是为什么拓跋部在东汉时期又被叫做推寅部的原因,因为是拓跋推寅将拓跋部落从遥远的大兴安岭带到了这大草原上。
在拓跋推寅之后,拓跋部的首领又传了七代,传到了拓跋邻的手中。七代首领,时间就已经过去八十年,拓跋邻继任首领时,已经是东汉安帝的延光2年,东汉王朝到了这个时候,正如其年号的字面意思,王朝的光辉延伸到此,已经终结。但东汉王朝自公元25年建国,到汉安帝时期的公元124年,一百年的时间中,多次出兵与匈奴作战,最终使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被汉王朝安置在河套地区,而北匈奴在与汉朝的多次军事对峙中,连番败北,最后只得远遁西域,去开创另外一片属于匈奴人的天地。
这个时代,是匈奴败亡,大草原群龙无首的时代,而拓跋部落从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路游牧,此时已经再次南移数百里,而拓跋邻接任首领时,拓跋部所在的地方,土地贫瘠,水草不盛,部落的实力不断下降,部民的生活也开始受到威胁,拓跋邻在首领的位置上,殚精竭虑,困新经营了20多年,感觉到再这么下去,自己的部族必然会被困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而此时匈奴人西逃,南方大草原成为无主之地的消息已经得到确认,所以,为了部落的未来,拓跋邻也开始效仿自己的先祖,开始谋划南迁。
可是这个时候,拓跋邻的年纪大了,多年的劳累,让他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无法独立承担起率领部族南迁的重任,于是,在征得各部落的同意后,拓跋邻将首领的位置传位给了自己20岁的儿子拓跋诘汾,父子两个一起,率领拓跋部落南迁。一路之上,山高谷深,道路难行,重重险阻,步步杀机,很多的部族在迁徙的过程中几乎被拖垮灭绝,在这个艰难的迁徙过程中,很多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觉得迁徙之路太过艰辛,与其累死在路上,倒不如就近找个地方,过一段安心的生活,也好修养生息。好在拓跋诘汾年纪虽然不大,但心志极其坚定,通过父亲的教导,他深知,部落一旦停下脚步,等待他们的就将是灭族之祸,所以不论旁人说什么,他都不采纳,矢志不移的推动部落南迁诸事。
当然,为了能够安抚部落人心,他又搞出一个所谓的神兽之说,告诉部民,这条南迁的道路,是天神派了神兽在梦中告诉我的,只要坚持下去,拓跋部就将得到属于自己的辉煌在这个封建时代,对付这些没有开化的鲜卑人,神话永远比实话更能激发人的干劲,神兽降临的神话压服了部落中的不同声音,而拓跋部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艰险行程之后,终于来到了当初匈奴人居住的大草原,也就是后世的外蒙古乌兰巴托南部。
一路苦难,到了此时,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已经伤痕累累的拓跋部落开始修养生息,多年来生活的磨难,令部族人口大减,但剩下的部民,却都是意志坚强的精锐,所以虽然实力有较大的衰弱,但拓跋部还是很快的在草原上站住了脚跟。
考虑到越靠近汉朝的地方,发展的空间越大,拓跋诘汾并没有让部族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之后的大约二十年间,拓跋部落一边游牧,一边逐步向南边迁移,到了公元193年,也就是刘宇入主长安的时候,拓跋部已经在西部鲜卑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部落的主力,也迁移到了后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部。
更多到,地址